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研究》简评

文心

2013年10月12日16: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和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自然成为学术界十分关注并倾力研究的重要课题。2013年4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大学杨凤城教授的新著《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正是中共党史学界思考文化发展问题的一部力作。

对于一部学术著作来讲,采取何种研究路线,至关重要。作者匠心独运地为全书设定了论域,即从执政党的视角出发,以文化为主线,由鲜明的问题意识引领,在新中国60多年的历史时空下,纵论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文化理论方针政策及文化发展历程,努力揭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观,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工作的历史经验,从而在当代中国文化研究领域彰显出中共党史学者的研究立场。

全书给读者留下的第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党的文化建设工作置于党的执政历史空间中,探讨党的文化理论方针政策与党的文化建设实践之互动,力求“历史的理论化”与“理论的历史化”的有机统一。作者在中共执政历史视野下,考察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诸问题时,既遵守论从史出的史学通则,又注重进行理论分析,恰当地处理了以下几对关系:党的执政历史的阶段性与文化自身发展历程的同步性;党的文化理论在革命尤其是建设和改革三个时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党领导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与党主导下的文化建设实践的互动关系;经济、政治与文化发展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党的政治领导原则与知识分子独立性的张力关系;党的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文化形态多样化的复合关系。该书还秉持鲜明的问题意识,不仅考察历史本然,更思考“历史何以如此”,总结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体现出作者抒发己见的研究品格。

从全书的谋篇布局来看,“导言”开门见山地提出了统摄全局的中共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命题;正文六章以主脉、主流和本质为线索,紧密围绕中共执政各历史阶段各有时代特色并且需要回应的问题立论,不仅全面勾画出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过程,更是重点分析了党的文化建设工作中具有宏观性、根本性、普遍性内容的一些关节点,回答了如何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把历史本然升华为党领导文化建设应借鉴吸收的历史经验。

作者在书中提出不少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如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文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制度保障和一元化文化形态的分析;关于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的评价;对于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文化理论及其危害性的反省;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化建设战略与布局的变迁过程的宏观考察;关于党的知识分子问题的由来和症结的考证及揭示,等等。其中,作者归纳总结的四条经验启示尤为深刻,即:科学认识文化的结构和功能,尊重文化演进的特点和规律;科学认识政府、市场和社会在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正确处理一元化指导思想、弘扬主旋律和多样化文化发展的关系;建立党与知识分子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认知和处理方式”,将有助于深化对于文化发展问题的认知。

当然,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正如作者本人所坦陈的那样,该书以论文为主要构成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与学术专著自成一体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的体例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其次,关于改革开放时期文化转型问题缺乏专题性的研究,有关分析较为薄弱。再者,对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化和社会思潮的介绍和分析,有待展开探讨。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堪称作者多年来思考和研究的成果结晶,也体现出一位党史学者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强烈的现实关怀精神,必将有助于拓展和深化中共党史与当代中国史研究。

〔作者文心,女,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北京100017〕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赵晶)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