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习仲勋为《深圳特区报》创刊15周年题词。
1996年至2001年,习老通过本报发表“七一”、“十一”、元旦、春节祝辞8篇,这是其中一部分祝辞剪报。
近日,《深圳特区报》连续推出“勋铭青史——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专题报道,追记习仲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丰功伟绩。报道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这位广东改革开放奠基人、深圳经济特区创办者的景仰和怀念。一些老读者还整理出当年习老在本报所发祝辞的剪报,深情追忆习老与深圳、与《深圳特区报》的深厚情缘。
为《深圳特区报》15周年庆题词
“习老晚年定居深圳后,很少公开出席活动,但每天看书读报,了解外界信息。”深圳市接待办调研员孟发国告诉记者,习仲勋晚年定居深圳近12年,工作人员每天至少为他读3份报纸,除了《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就是《深圳特区报》。
1997年5月,在《深圳特区报》15周年报庆前夕,习仲勋字斟句酌,写下了“祝特区报创伟业,谱新曲”的祝词,寄语《深圳特区报》的发展更上层楼。
“习老对深圳这块土地、对深圳人民非常有感情。逢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他会认真思考后写下祝辞,并在《深圳特区报》上发表。这成为习老表达深情的一种方式。”本报总编室多位老编辑当年曾参与编发习仲勋所写祝辞,对其中重要内容记忆犹新。
“1999年,习老通过本报,在元旦、春节和12月31日,也就是跨世纪、越千年之际,刊发过3篇祝辞。”一位老编辑如数加珍,“尤其是元旦那一篇,让人至今印象深刻。”
1999年1月1日《深圳特区报》一版,刊发了一张深圳市领导看望习仲勋的图片,画面中的习老,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同天刊发的、由习老亲笔签名的元旦祝辞深情写道,“二十年前,我在广东工作,带领省委一班人认真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中央批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建立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示范区,十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奇迹,对此我深感欣慰。”
6年公开发表8篇祝辞
虽已年过八旬,习老依然心怀天下。1997年,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1998年,抵御亚洲金融风暴,战胜历史罕见洪涝灾害;1999年,新中国50周年大庆,澳门顺利回归,首届高交会成功举办……对于这些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成就,他都通过发表在《深圳特区报》上的祝辞,给予充分肯定和热烈祝贺。
翻阅史料,记者看到,仅1996年至2001年,习老就通过本报发表“七一”、“十一”、元旦、春节祝辞8篇。祝辞中,他总结当下主要工作成绩,向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同时勉励深圳在党中央、广东省委的领导下取得更大成绩。
最长的一篇祝辞,发表于2001年10月1日,洋洋逾千字。这也是见诸本报的最后一篇祝辞,字里行间,饱含着拳拳深情。
文中说,“今年以来,深圳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广东省委的重要工作部署,把握大局,大胆开拓,科学决策,调整产业结构,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为新的起点,在把深圳建成高科技城市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在2005年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力争在2010年左右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方面开了好头。我在深圳近十年,对广东,尤其是深圳有很深的感情。对深圳前进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个成绩,我打心眼里感到十分欣喜……”
2002年5月24日,习仲勋在京安然离去。对这篇祝辞,习老的小儿子习远平近日在一篇纪念文章中这样说:“这是他老人家对南粤人民最后的祝福……”(记者 任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