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临沧抗战纪事

各族人民共担国难,誓与一切来犯之敌血战到底

谌桂绚

2013年10月19日14:34   来源:云南日报

原标题:临沧抗战纪事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到艰苦的岁月。日军为了封锁我西南后方供给线,于1942年3月攻陷缅甸并快速进攻到中缅边境一线。此后,临沧人民被迫拿起枪杆,抗日守土。

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日军1942年5月占领中国畹町、腾冲、龙陵等重镇,然后占领距临沧耿马县孟定镇58公里的缅甸滚弄,并把滚弄作为沿滇缅铁路路基向滇西南进犯的重要据点。此期间,日军曾多次侵入耿马县(当时为镇康县)的孟定镇、镇康县的南伞镇及沧源的部分地区,烧杀抢掠,凤庆县、云县、镇康县(含今永德县,下同)等地还遭受了日机的轰炸。

1942年8月,日军约100人首次进入镇康县南伞镇,仅一天一夜就火烧了南伞街,傣族村寨的竹楼草房毁于一旦,大部分百姓因转移较快才幸免于难。1943年2月10日,日军800多人及伪军、挑夫1000多人共2000多人,由滇缅铁路附属公路进犯孟定镇,烧毁土司衙门和8万斤仓储粮,抢走黄金96两,打死3人,打伤1人,波乃傣族寨子被烧光。同年6月27日至7月3日,日军第56搜索联队一个大队700多人及1000多伪军、挑夫近2000人,从缅甸户板经沧源县蛮鸠向耿马县进犯。日寇所到之处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物就抢,孟定街、沙坝、芒掌、波乃、波广、允坎6个寨子就有200多户人家和3座佛寺被烧,6人被打死打伤,约20万斤粮食被烧毁,数十名妇女被强奸。仅下城一个寨子就有8名妇女受害,有的被轮奸致死。河外乡的栗子寨在惨遭日寇蹂躏后从此绝迹。

据统计:抗战时期临沧人口伤亡4617人(不含远征军人),其中直接伤亡1305人,间接伤亡3312人。 财产损失为(以1937年7月国币折算,下同)6527多万元国币和大量银元。

同心同德支援前线

面对日寇的侵略,临沧人民无所畏惧,迅速参加到支援前线的各项工作中。

从1937年1942年4月,临沧人民参加抢修滇缅公路、弥遮公路、保云公路3条军事运输公路(或便道),投入近百万个工日。1939年至1942年修建滇缅铁路期间,临沧各县共派出工人10.3万人,且自带工具和食物。其中:缅宁县(今临翔区)1万人,凤庆县2.5万人,云县1.5万人,镇康县3万人,双江县8000人,耿马县1万人,沧源县5000人。

1943年,为抗战需要,在临沧境内修建了耿马勐撒、云县云城、镇康德党和凤庆营盘4个机场,临沧又组织出工35万多个。

1942年到1945年,为帮助远征军运送物资,缅宁县、镇康县、凤庆县、耿马县共派马工450多万个。

从1934年-1946年,临沧民众通过捐献、购买公债等形式,共捐献22万多国币和20万银元。

全面抗战爆发后,临沧各县相继成立“抗日救国会”和“抗敌后援会”,动员和组织爱国青年积极应征入伍。1937年-1945年,临沧共征兵14721人。仅镇康就有7000名子弟奔赴抗日战场。应征入伍的临沧各民族子弟中,绝大多数参加了滇军的第58军和60军,先后在台儿庄、中条山等战役中英勇杀敌,阵亡数千人。尤为突出的是镇康县的张泽营官兵,1938年4月张泽全营奉调至第一战区,随后又调往第五战区归李宗仁将军指挥,作为台儿庄东南防线的第二预备队,4月23日投入战斗,激战25天,重创日寇,狠狠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大长了滇军军威。

奋起抗日保家卫国

从1942年秋至1943年夏,在“抗日守土”的口号下,镇康县、耿马县、沧源县各族人民纷纷组织抗日游击队英勇抗战,保土卫国。

镇康县成立了民族抗日游击队4个队和1个特务队,深入缅北开展游击战,阻击北犯日寇,扰乱敌人后方运输线。

耿马县成立了“耿沧支队”,罕裕卿、罕万贤、罕富民三位土司分别任3个大队大队长。游击战士主要是耿马、沧源、双江三县的傣族民众和原土司武装,也有汉、佤、布朗、拉祜、德昂、彝、傈僳等民族参加。

沧源县成立了“班洪自卫支队”。以沧源境内的佤族民众为主,班洪佤族头人胡忠华任支队指挥,副指挥为岩帅佤族头人田子昌、镇康人李文焕,下辖6个大队,指挥部设于班洪。1942年6月,中共地下党员李晓村等人在沧源、澜沧边境和缅甸的公明山新地方佤邦一带,吸收了部分远征军散兵和爱国华侨张秉舜的自卫武装,组建了“阿佤山游击支队”,开辟了一块新的抗日游击区。

1943年5月,为扩大游击队的规模和力量,宋希濂将军又命张振武带“耿沧支队”特务连为骨干,到沧源的永和部落建立指挥部,成立“阿佤山游击支队”,包括“耿沧支队”3个大队和罗正明、李晓村等部属,编为8个大队共约千余人,把耿马、双江、沧源、澜沧和缅甸公明山等地的游击区扩大和连成了一片。

在日寇几次较大规模进犯之时,“耿沧支队”第3大队(即孟定大队)不畏强暴,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依靠熟悉而有利的地形和早上浓雾为掩护,予以日寇有力打击,使日伪军伤亡惨重。

驻守尖山的大队指挥官宋国玺(傣族),率部配合远征军到芭蕉水与日军作战胜利归来的第二天,在指挥所旁的巨石上挥笔写下了“以戈待敌”四个大字和“一九四四年特制”几个小字,又在距指挥所约3公里的尖山通往缅甸小路的石崖上写下了“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并让尖山村石匠崔裕海把这些字打刻出来,以示自卫大队及耿马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担国难、保卫疆土、誓与一切来犯之敌血战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作者单位:临沧市委党史研究室)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