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最高行政机构的抗战风云

2013年11月06日15:52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最高行政机构的抗战风云

原国民政府行政院——中共重庆市委八号楼现状。 (市文物局供图)

在曾家岩的小山之巅,矗立着一栋别具一格的仿巴洛克式小楼,站到楼顶可眺望两江,一览渝中半岛。“这里曾是法国天主教堂,后来又成为教会学校名诚中学的办公室兼医务室,如今它是重庆市委的8号办公楼。”三峡博物馆历史学博士艾智科告诉记者,这栋小楼在抗战期间,曾是国民政府西迁来渝后的最高行政机构——国民政府行政院的办公地点。

蒋介石、孔祥熙、宋子文先后在此任职行政院院长,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在解放后也曾在这栋楼办公。如今,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36号的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又在自己的“名片”上加了一条: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宁迁渝:战时为最高行政机构

19世纪末,国民政府行政院旧址由德国人修建,建筑面积1621平方米,砖木结构,二楼一底,共有房屋19间。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通过《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决定按孙中山‘三权分立’的构想,设立行政、立法、监察、司法、考试五院。”艾智科介绍,依照中华民国宪法规定,行政院居五院之首,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但需对立法院负责。1931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再次公布:国民政府主席不负实际政治责任,所有行政责任集中于行政院,成为中华民国的最高行政机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着手全方位的内迁计划。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了国防最高会议,蒋介石发表了《国民政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讲演,“希望政府和党部同人迁渝以后,秉承主席教导,对于一切职务,不但要照常努力,而且要积极整顿,格外振作,在艰苦之中,力求革新和精进。”第二天,由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院长蒋介石、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等联合签署的《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办公宣言令》发布,标志着国民政府正式西迁重庆。

国家动员总枢纽:奠定了持久抗战的基石

迁渝的国民政府行政院主体落在上清寺党政机关集中的片区,各部委署则分散在其他地方,抗战期间它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记者为此进行了考证。

“抗战时期,行政院是战时国家财政、实业、外交等事业发展的中枢指挥机关,可谓是整个国家动员总枢纽。”艾智科称,为了协调好行政院内部以及行政院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当时的国民政府行政院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战时行政体系的特点和现代行政机制的取向。

面对大批机关、工矿、学校及上千万难民迁徙大后方的混乱窘境,在中国富庶地区被敌占有的情况下,行政院根据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抗战建国纲领》和《非常时期经济方案》的要求,在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短时期内,大后方人口吃饭、穿衣,学校教学等问题都得到较为成功的解决。巩固了大后方的经济基础,国家行政管理也正常有效地运作起来,这无疑为中国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石。”艾智科说。(实习生 杨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