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屏
图:1926年泰戈尔赠给许地山的印度小白瓷象与1956年老舍赠给惠孝同的印度红木小象。
象在印度是一种吉祥物,常被做成各种各样的礼品,馈赠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中国现代文学馆里珍藏着两只印度的小象,黑象是红木的重如铁石,白象是细瓷的质地若玉。一黑一白摆在一起像天生一对,煞是可爱。两只小象不大都只有十二三公分高,但又都有着一段不凡的来历。
小黑象是老舍1956年去印度新德里参加亚非作家会议时买的。他经常出国,每次回来总要带些有当地特色的小玩意儿送送朋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这只红木小象就送给了北京的画家朋友惠孝同。画家珍爱朋友的这份友情,一直把小象收藏在身边多年。“文革”初期,大文学家老舍因不堪躏辱投北京太平湖自尽,留下一段千古奇冤。红卫兵抄惠孝同的家时,红木小象未能幸免于难,被当作了封资修敲掉了两只象牙。残象总算留存了下来,好友却一去不复,小象成了传世“至宝”,让主人倍加关爱怜惜。惠孝同去世后,小象始终由其子惠伊深珍藏着。1979年老舍彻底恢复了名誉,他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受到欢迎,对老舍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6年4月,老舍之子舒乙去参加在香港举行的老舍专题讨论会。已迁居香港多年的惠伊深听说后非常兴奋,特意把父亲留下的红木小象带到会场,郑重地回赠给舒乙,30年后这件镂刻时代烙印的“友情至宝”物归原主。回到国内,舒乙将寄予着父子两代友情的红木小象转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让一段动人的故事在文学殿堂里永存。
小白瓷象是许地山的女儿许燕吉送来的,她已60多岁,拉一辆小行李车载着两只纸箱子坐火车来到北京送文物,真叫人感动。纸箱里装的都是她父亲的东西,有著作有照片有字画还有这只小白象。白瓷象的左前腿碎成几段,用白丝线紧紧缠着。许燕吉说:“这只小象是当年泰戈尔送给我父亲的,我父亲特别喜欢,这次我专程来就是为了把它送给文学馆。”许燕吉还带来一张泰戈尔和徐悲鸿的合影照片,背面有徐悲鸿送许地山时的题词,弥足珍贵。
许地山是1926年夏在印度见到泰戈尔的,在加尔各答附近的圣蒂尼克坦和平村,年轻的许地山和长发飘髯的泰戈尔都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谈文学创作,探讨佛教梵文,弹琴唱歌,许地山还跟泰戈尔学吃手抓饭,临别泰戈尔还赠送了他这只小白瓷象。忘年之交让许地山多少年之后提起这位“知音长者”还激动不已。受泰戈尔影响,许地山曾下大力编撰一部适合中国人用的《梵文辞典》,已作出上万张资料卡片,却因战乱未能做完。好在两箱卡片辗转数十年后竟安然无恙地进到了文学馆的珍藏库。
1941年8月初,许地山在香港听到泰戈尔病重的消息,立即致电慰问,不想自己却在8月4日因心脏病猝发辞世。三天后,泰戈尔也仙逝了。许地山只活了49岁,但他在现代文学和宗教文化领域中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一只小白瓷象70多年后能在文学馆中让观众和读者一睹神采,同样令人庆幸和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