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瑶岗诗丛

章熙建

2013年12月09日11:04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瑶岗诗丛

  1949年4月20日,毛泽东、朱德签署《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长江千里战线上,打响千帆竞发、横跨天堑的渡江战役。

  21日晌午,位于安徽肥东瑶岗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响起电话铃声,正对着地图吸烟思考的陈毅拎起话筒,毛泽东浓重的湖南口音如雷贯耳:陈老总,听讲你写了首渡江诗,可否先让我一饱眼福哟?陈毅爽朗大笑:主席哟,哪个快嘴打的小报告,我那几句纯粹的丘八词,只怕扰了你的春觉喽!

  这是渡江战役中的一个经典插曲,酣畅快意地定格在中国革命的史册。在远离战争的今天,我来到瑶岗,追寻那则逝去半个多世纪的传奇诗缘。走进当年的总前委指挥部,仿佛置身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正厅悬挂着毛泽东、朱德的木刻画像,会议桌上摆放着作战地图、标尺、放大镜、电话机等。转入陈毅司令员的卧室,我的目光顿时被西墙上饱满润秀的诗行所吸引:“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诗句激情豪迈,墨迹雄浑遒劲。伫立诗壁前,我脑海深处闪电般幻化出当年那个奇异场景,陈毅接听电话后,未加踌躇地当即把诗作发给了毛泽东。因为他知道,此刻移驻北京香山的毛泽东,正在铺展一首扭转中国历史进程的鸿篇巨作。而此时索要诗作,蕴意无非管窥战役指挥员的决心和胜数,亦为他正打腹稿的诗作索引灵感。于此,战将内心不禁涌起难以言状的兴奋和预感,那就是伴随渡江战役的胜利,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诗作,将给予这场浩大战役的地位、意义做出历史的注解。

  3天后,即1949年4月24日上午,毛泽东在北京香山的凉亭中,欣喜地读到了《新华日报》刊载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消息。既定中的决战决胜和浓烈的油墨香味,顿时唤起了伟人的独特灵感和豪放诗情,激荡胸间多日的诗意,转眼间便一气呵成为《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品味毛泽东的渡江胜利诗,从诗面上看,气势恢宏、高屋建瓴,引经据典、意境深远。而走进诗意背后的历史空间,更能真实地仰视伟人立于历史高地的洞察和思考。

  淮海战役之后,国共大战胜负已分,人民解放军饮马长江、剑指南壁。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宣告将于1949年内渡江南进,并以“农夫与蛇”的寓言告诫全党全军和一切进步力量,不要怜惜蛇一样的恶人:“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

  然而,中国毕竟经历8年抗战,江山满目疮痍,人民饱经劫难。毛泽东从心底渴望通过和平方式取得胜利,以使国家和民族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为此,在表明必须实现国家统一的坚定政治态度的同时,仍然以极大的耐心逐个会见南京谈判代表,凡能做出让步的悉数交底。同时电告渡江战役总前委,原定4月15日渡江顺时后延。遗憾的是,所有这些努力最终都与历史擦肩而过。

  1949年4月24日凌晨5时,北京香山双清别墅,毛泽东吸着烟、呷着茶,于闲庭信步中为新华通讯社口述了《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的新闻稿。此刻,全世界都在焦急地等待,等待用毛泽东酣畅明快的语言来解读这场中国共产党的决定性胜利。其实,早在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就以一首气势磅礴、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定下了蒋家王朝覆灭的气数,让国统区的爱国志士,一夜间完成对毛泽东乃至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大转变,由此而对以延安宝塔山为标志的进步政治力量驻足以观、翘首期盼。对此,毛泽东用坚定而风趣的口吻称为:“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

  思绪至此,我再次于心底深情地默诵《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细细地品味着字里行间所蕴蓄的鸿鹄之志与王者之风,于血脉迸张、炽情难抑之际,一种感悟电光石火般闪现:毛泽东一生与长江的情缘似乎都凝结在诗词上,“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尤其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艺术地把典故与现实、诗情与哲理、统帅与诗人融合于一体,诗人自身内心的喜悦、对战役意义的评价以及当前任务的紧迫,俱都贯穿其中,可谓之既是胜利的鼓乐,更是催征的号角。

  同是以长江为题,历代的诗人词家,多以抒情、咏景、赋志为要,虽不乏精品佳作,但与毛泽东的诗词相比,尽俱逊色多多。缘由就在毛泽东的诗词,本质地说乃是以诗为剑,剑锋所指,是一种旌旗漫卷的豪迈,是一种战地黄花的浪漫,是一种穿越古今的沧桑,始终贯穿着高昂的格调与宏大的张力,倾吐着扭转乾坤、改天换地的伟大抱负,展示着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乃至世界格局紧密相联的宽阔眼界,因而产生挟天地而惊风雨的艺术魅力。

  走出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指挥部,天空已是细雨霏霏,驻足回望,烟雨笼罩中的古老村庄,瞬时凝固出水墨画般的清雅秀美。我心中陡发一种奇想,整个纪念馆除了陈毅的题壁诗外,所有的墨宝都是画作或题词,许是缘于毛泽东的诗作太过高美,以致令人望而却步,遂成绝唱。其实,渡江战役本身就是一部宏大的史诗,壮美而鲜活地绽放在瑶岗的原野,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