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献研究室龙平平、姜淑萍、张爱茹做客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2月11日电(吴思瑶)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今日,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副主任姜淑萍、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副主任张爱茹三位专家做客人民网党史频道,以“邓小平与改革开放”为主题与广大网友交流。
在访谈中,张爱茹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介绍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产生的在历史背景。张爱茹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生活状态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缓慢的状态。我们的政策和机制体制对外封闭,对内比较僵化。小平同志当时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有一连串的反问,我们社会主义当时应该是什么样?不应该是什么样?如果人民生活水平不是改善,而是后退,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吗?如果这叫社会主义优越性,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可以不要。社会主义不是比资本主义优越吗?不优越叫什么社会主义呢?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他后来在东北的又提出,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所以,小平同志就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连串的反问,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从国际上来看,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当时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也面临着低潮,发展缓慢。我们的探索实际上是走到了一个死胡同,当时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有三条路,一条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一条就是改旗易帜的邪路,再一个就是我们能不能开辟一条新路。所以,小平同志就以马克思主义的勇气,发动了真理标准讨论,拨乱反正,批判“两个凡是”,就不走老路。同时,他也提出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的领导,我们不能走邪路。邓小平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家的勇气带领我们开辟了这么一条新路。要建设社会主义,就要改革开放,就要发展生产力,就要改善人民的生活。邓小平是在我国已面临着严峻形势的情况下,提出了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