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秋瑾与她的学生吴珉

2013年12月12日14:0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秋瑾与她的学生吴珉

女革命家秋瑾,1906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曾收养了她的学生、一个叫吴珉的童养媳。后来吴珉身受秋瑾的影响,成了秋瑾的重要助手。在秋瑾殉难前后,吴珉曾参与光复军的筹组,后又参加了辛亥光复上海之役。民国诞生后,她弃医从教。直到晚年,一直隐姓埋名住在上海……

吴珉,字希英。1887年出生于浙江吴兴县双林镇一个没落的书生家庭。吴珉9岁时父母双亡,14岁时祖父又不幸离世。为料理祖父身后丧葬和偿还家庭欠债,她被族人卖给了一位老河工做童养媳。19岁时她寻机逃到浔溪寄母钱琴韵家中,钱琴韵是浔溪女校的校董,和时在该校任教的秋瑾志同道合,她俩对吴珉的抗婚出走十分同情。不料,吴珉的行踪很快被原主人家知悉,他们派人向钱琴韵要人,秋瑾据理力争,提出愿为吴珉出钱赎身。对方深知秋瑾是“新时派”人物,又知道钱琴韵在官衙中有人支持,只好应允。秋瑾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为吴珉赎回了自由,吴珉从此追随秋瑾,开始了她的新生活。

吴珉新生之初,和她的义妹纪国振(侠中)一起就读于浔溪女校。她天性聪慧,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不久,秋瑾和钱琴韵又合办了一所浔溪医院,开始时经费和人手不足,吴珉被抽去充当临时护士。同年(1906年)秋,秋瑾去上海创办《中国女报》,吴珉也随之去了上海,在秋瑾创办的女子劝业公司工作。

这年冬天,秋瑾复返绍兴,接替徐锡麟主持大通体育师范学堂,吴珉亦随之寄寓在和畅堂秋瑾的家中,秋家上下都称呼吴珉叫吴小姐。此时她已成为秋瑾身边最亲近的人,吴不仅负责秋瑾的生活起居,而且实际上已是秋瑾革命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助手。1907年春,秋瑾积极筹备组织反清起义革命武装光复军时,凡是往来通讯、联络函电和由秋瑾亲自起草的机密文件,大多都由吴珉代为誊抄和负责保管。当时秋瑾自任光复军协领,军内曾熔铸金戒指28枚,以“黄河源发浙江潮,卫我中华汉族豪,莫使满胡留片甲,轩辕神胄是天骄”诗逐字镌在戒面上,作为联络暗号。吴珉也被颁给一枚“辕”字戒指。她经常佩戴在指上,家人不知,以为是秋瑾私人所赠。吴珉自己则更是守口如瓶,从不吐露戒指的真实来源。在此期间,秋瑾奔波浙东各地联络会党,扩大武装力量。吴珉跟随秋瑾,所到之处,她们都伪装成主仆或姐妹关系为掩护,所以直到秋瑾成仁为止,甚至在秋氏的亲戚中,只知道吴小姐是秋瑾的得意学生,却不知吴珉竟是秋瑾所信赖的一个亲密的革命伙伴。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事失败而以身殉难。消息传开,绍兴顿时风声鹤唳。秋瑾预见到大通之祸迫在眉睫不可避,于是紧急疏散了一批由王金发率领预先已潜伏在绍兴城内的敢死队,一面又和吴珉一起连夜销毁了一批重要革命文件。7月13日傍晚,清军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入狱。

吴珉得此消息,犹如晴空霹雳,她想借送衣物为由,去县衙探监,但因这个行动过于冒险而被家人劝阻。此时她突然想起:前不久秋瑾曾对她说过“万一局势恶化可走避孙端(同情革命的开明人士)”。于是她于拂晓前雇小船出城,天明抵达孙端家,又在孙氏掩护下,转到孙家一位老伯伯家中住下,这才转危为安。事后吴珉曾著文回忆说:“当年在去孙端家的途中,曾有七艘不明来历的船跟踪监视,后在晨曦中密嘱船伙进入汉港绕道而行,才得以甩掉了尾巴。”

这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口闹市遇害,吴珉闻知,如万箭穿心,拿她自己的话说:她一生之中所受到的精神刺激,莫过于当年丧师之痛,幼年父母双亡,那时根本不知天高地厚,还好似堕在五里雾中,如今丧失了这样一位衷心敬爱又是终生难忘的救命恩人,真比剜了心肝还痛。可是处在当时的险恶环境中,她只能暗自饮泣。

3个月后,风声逐渐平静,秋瑾的兄嫂也从外地避难归来,住在绍兴偏门外的漓渚镇。吴珉和秋瑾的哥哥秋誉章商议,决定去上海访寻原浔溪女校的校长徐寄尘和同学徐小淑(徐寄尘之妹),秋誉章为她凑足了盘缠,帮助成行。吴珉临别依依,在挥泪话别之际,她对秋誉章夫妇恳切表示:“此一去一定不忘先师的教诲,誓为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做出努力。”

吴珉到达上海后,很顺利地找到了徐寄尘校长。不久,在徐校长的帮助下,她和徐小淑、陈愁非同入张竹君先生创办的上海育贤女校求学,后又转入张先生在南市董家渡开办的医院学习看护。从这时起,吴珉改名为吴惠秋,以示对秋瑾的永志不忘。此时她开始和光复会熟悉的革命同志广泛联系,开展地下活动,并且逐渐打开了局面,成了光复会的一名出色联络员。吴珉毕业之后,仍留在医院工作。不到半年,光复上海战役继武昌首义之后迅速打响。吴珉立即披上戎装参加战斗,她被派在救护队负责救护伤员工作。在攻打高昌庙江南制造局时,有一位叫阎畏三的战士身负重伤,昏倒在路上,吴珉巡回指导救护,发现了奄奄一息的阎畏三,当时情况十分危险,一时又找不到担架,吴珉独力背负他离开火线,送进了后方医院。战斗结束后,阎在吴珉的精心护理下,迅速伤愈,恢复了健康。阎畏三非常感激吴珉的救命之恩,从此两人结为好朋友相互往来,发展到后来,居然心心相印结成了伉俪,这段传奇式的战地姻缘,曾被人传为美谈。

1912年8月,秋瑾生前挚友徐寄尘等人,得王金发私人拨款支持,在上海白克路创办了一所以秋瑾别号命名的竞雄女学。吴珉也应邀弃医改行,在女校担任教员。十余年中,每年7月15日她都要和徐小淑等人,从上海专程赴杭州到西子湖畔祭吊秋瑾,从未间断。吴珉婚后离开了竞雄女学,成为一个道地的家庭主妇。八年抗战期间,她曾和秋瑾之嫂张淳芝在上海会面一次,其时吴珉老伴已经去世,孩子尚需培养,家庭经济情况很不好。但她对生活还是充满自信,曾说:“秋师洒血轩亭,她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精神,始终予我以毕生最大的激励,生命不息,环境再艰苦我也要挣扎!”

1957年是秋瑾烈士殉难五十周年,绍兴市遵循周恩来总理“勿忘鉴湖女侠之遗风”的教导,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纪念活动,秋瑾故居也同时开放。影响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得悉吴珉曾经追随秋瑾烈士对辛亥革命有功,根据绍兴秋氏亲属提供的情况到处寻找吴珉的下落,此时的吴珉已是白发苍苍,隐姓埋名在上海提篮桥小菜场成为一个卖咸菜度日的小贩。当寻访人员好不容易找到她时,几经动员,她才承认是秋瑾的学生。当问到她为什么不肯暴露她过去的身份时,她不禁老泪纵横,深有感慨地说:“民国成立30余年,我一直被人们当作弊履一样,备受冷漠。如今落到这般田地,我不但愧对先师对我的拯救与培养,也怕玷污了先师的崇高形象,所以还是不说好。”其实当时吴珉的儿孙都已长大,她坚持自己养活自己,为的是要实现她“生命不息,环境再艰苦我也要挣扎”的诺言,这种倔强的性格,仍然是源出于秋瑾的培养。

1957年9月,经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亲自签署,吴珉被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从此她老人家的生活才得到了安定。晚年她写了不少回忆辛亥革命的文章,直到1977年8月11日在上海杨树浦路1929弄64号寓所逝世,终年91岁。(赵子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