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常立 蔡少玲
清远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当年,有众多清远籍爱国志士抱着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梦想来到当时的革命热土广州,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辛亥革命和谋求祖国统一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文楷,清新县石潭镇人、著名北伐将领陈可钰,英德市望埠镇莫屋村人、著名爱国将领莫雄,孙中山先生贴身卫士王桂昭、“阳山七卫士”……据不完全统计,共有数十名清远人参加同盟会和兴中会,追随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有10人先后担任孙中山卫士,为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作出了杰出贡献。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李文楷
李文楷(1886―1911),字国芬,清远县高桥大隆禾塘村(现清城区源潭镇)人。年少时读过几年私塾,粗通一些典籍。因家境清贫,少年外出谋生。早年随叔父在广州经商,后转到汕头《公言报》当印刷工人。1909年赴新加坡,在华人创办的《中兴报》、《南侨日报》、《星洲晨报》等报社做印刷工人。
因职业关系,为人豪迈的李文楷经常有机会阅读革命党人的宣传资料,并深受影响。清宣统二年(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黄兴等在马来西亚槟榔屿(今槟城)召开同盟会重要成员会议,谋划在广州举行起义。李文楷悉情后,毅然与罗坤(七十二烈士之一)回国。
广州革命党人原定于1911年4月26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举义。李文楷被选为“选锋”(即敢死队员),与其他的归国华侨30多人编入第二纵队,由黄兴指挥攻打两广总督署。4月26日上午接到通知,秘密到小东营房领取军械,并相约以白巾缠臂为记,以放鞭炮为信号。由于枪械稍迟才运到,黄兴等人临时决定起义延缓一日(即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将原定10路进军计划改为4路攻打督署。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带领“选锋”10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直扑督署。李文楷身怀武器扮作行人,到达督署衙门附近,从督署侧面围墙外往内投掷手榴弹,以掩护正面进攻的黄兴部队。因其余3路的领导人陈炯明、胡毅生和姚雨平在起义前夕借故逃避,致使这3路起义队伍无人领导,又无法领到武器,未能按计划参加战斗。因此起义开始后实际上只有黄兴自己率领的一路起义队伍在孤军奋战,相持战斗中增援清兵陆续赶到,革命军被包围。李文楷在撤退中与清军奋勇巷战,身中数弹,仍坚持战斗,终因伤势过重牺牲,时年25岁。
起义失败后,同盟会员潘达微以房屋作抵押,在广州郊外红花岗购买一块墓地并改名为黄花岗。5月3日,潘达微以《平民日报》记者的身份,不顾当局禁令,雇请100多人,把已开始腐烂的烈士遗体收殓后葬于黄花岗。1923年,将经国民党审查委员会审查核实的七十二名烈士立碑记名,李文楷是其中之一。
1934年,清远各界为纪念李文楷烈士,在原中山公园内(即今清城区公安局后)修建李文楷烈士亭,1937年建成。
“铁军”军长陈可钰
陈可钰(1882―1944),乳名阿书,字景瑗,清远县石潭镇(现清新区石潭镇)雷坑人。
1914年,陈可钰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后回国组织中华革命军。因为在香港购买武器运到广州谋划刺杀袁世凯的党羽龙济光,事情泄露后在香港被逮捕,判刑7年。
出狱后,陈可钰任粤军总部少校参谋、兼副官长。第二年,任新成立的粤军第一师上校参谋长,他在整顿部队、广纳人才、提高队伍素质等方面颇有建树。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决定北伐,统一中国。陈可钰被任命为大本营警卫团上校团长,护卫孙中山视察广西梧州、桂平、南宁等地。
1922年6月16日凌晨2时,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暗中指挥驻广州的叶举部举兵叛变,围攻总统府。陈可钰率警卫团500余人,同叛军浴血奋战6个多小时,打退近万名叛军的30多次冲锋,掩护孙中山夫人宋庆龄(此时孙中山已先化装撤出总统府,到了江海防司令陈策的宝壁舰)安全脱险。事后孙中山赞扬陈可钰“指挥警卫团打得好,打得勇敢”,“是战争史上一个奇迹”。
1925年6月,陈可钰被任命为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参谋长兼十二师师长,参加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作战一个月,东江全境收复,因为有功,陈可钰升任为副军长兼国民革命军党代表。
第二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以第四军为主力,由于第四军军长李济深任国民革命军参谋总长留守广州,因此由副军长陈可钰率领第四军参加北伐。
北伐期间,陈可钰曾任前敌右翼军司令官,北伐军第四军代军长,在半年多时间,他指挥部队转战湘、鄂、赣三省,行程数千里,经七个重大战役。他的部队被各界誉为“铁军”,在各个战役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陈可钰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当时的政府中颇有影响。1927年10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二年8月,在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上,被任命为国民政府中央政务会议委员会委员、兼广东省政府委员及军事厅长。
多年的征战,使陈可钰的身体大不如前。1930年,陈可钰到广州珠江河畔二沙岛疗养院治病疗养,不再过问军政事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清远县石潭老家居住,一直至1944年11月15日病逝,终年62岁。
爱国将领莫雄
莫雄(1891―1980),原名莫寅,字志昂,英德望埠镇蓢新人。年轻的时候,革命宣传深深打动了莫雄,16岁的莫雄加入了同盟会。
1909年,莫雄为执行同盟会打入新军的任务,冒名顶替秀才的儿子到广州应征,并成为新军第一标第一营左队步兵。为了发展新军中的同盟会组织,莫雄每周都物色10-20个革命青年士兵,借假期之便宣誓入会。前后累计有一二百人经莫雄介绍入会。由于工作成绩优异,莫雄从同盟会的派代表、联代表,提升为营代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革命党人、海外华侨革命志士数百人集中到省港两地,准备参加起义。4月27日,起义爆发。由于新军中有人告密,士兵都被收去了机械,没能参战。广州起义由于寡不敌众,最终失败。
1918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援闽粤军战事正式开始,分三路进军,莫雄所在的第二支队为左翼。当时,莫雄任上尉连长。这一年6月,莫雄的部队据守在北架山,地势险要,但敌人却仗着人多势众,弹药充足,硬向阵地仰攻。情况紧急,莫雄命令机枪手急射,敌人受不住这突然的打击,全部趴在地上,不敢抬头。这时莫雄所在的连队在山脚敌人面前突然出现,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狼狈而逃。这一仗大胜,莫雄收到军部的传令嘉奖。
河源之役后,莫雄升任为第二支队关国雄第二团第一营长。1920年8月,粤军回师广州。在这里莫雄见到了孙中山这位伟大的革命领袖。
自参加革命以来,莫雄作战英勇,逐级从士兵升至团长。l922年4月,土匪包围桂林,莫雄率部队营救有功,第二军参谋长蒋介石传令嘉奖。6月,莫雄任梧州卫戍司令,得知陈炯明叛变,攻占总统府,十分愤怒。孙中山委任莫雄为中央直辖第一独立旅旅长。l2月,莫雄联合滇、桂军讨陈,为前敌指挥官,率部把陈炯明逐出广州。1925年之后,莫雄率部东征,为肃清陈炯明的残余势力、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立下不少功劳。
1949年ll月,莫雄任北江治安委员会主任,配合人民解放军招抚和围剿北江一带残余股匪,稳定社会治安。1951年,改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l955年提为参事室第一副主任,先后当选为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广东省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物群像
王桂昭(1896―1975),字鼎立,1896年农历正月初六生于原清远县井塘乡(今清新县禾云镇)马安村。16岁在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杭镇由美国人开办的美理中学学习,并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和民主意识的启蒙。两年半后停学到广州,受到了老同盟会员谢炽垣“宣传孙文学说,讲解革命理论,得受激励”。1914年冬,由谢炽垣介绍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军,并在谢炽垣的部队北江第一支队司令部任军事委员,参加讨伐袁世凯的党羽龙济光,后来成为孙中山卫士。
毛文明,连南三江镇(原属连县)人,于1895年就在广州结识陈少白、史坚如等革命党人,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参加兴中会,参与爆炸广东巡抚衙门,策应惠州起义。事发后,广州戒备森严,大捕革命党人。毛文明在此险恶情势下,仍潜留广州活动。1909年,毛文明返回广州培英学校任教员,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积极参予策划辛亥“三o二九”黄花岗起义。同年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于农历九月十八日进入广州,毛文明集合同志数十人占据大清银行。
黄洪崑,清远县石马镇人(现属清新县),经友人介绍加入同盟会。1906年后加入广东模范学兵营任炮二营,曾发动士兵50多人加入同盟会。1910年率士兵参加同盟会发动的庚戌广州新军起义,他在广州燕塘牛皇庙一带同敌人血战数小时,因寡不敌众失败,不幸被俘,遭严刑审讯,坚贞不屈,被杀害于天字码头,年仅22岁。
罗子芳,连南寨岗人(原属阳山县),参加攻打清朝广州总督署的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潜往香港,做善后工作。是年武昌起义后,跟随孙中山先生前往南京,在临时大总统府任随员。连州星子人何克夫于三月二十九日之役,任华侨先锋队长,率部攻入督署,达成任务而退。之后,赴滇策动军队反正,旋即回粤任全省民团总局总长,精选百人,自成一队,率赴南京拱卫总统府。
广州辛亥革命为何出现许多清远人?
■解读
清远市清远市文艺创作中心副主任李新华在创作粤剧《莫雄将军》的时候对为什么清远会有这么多人去广州参加革命做了研究。他认为,清远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参加辛亥革命,首先是地缘关系。辛亥革命的前奏是广州黄花岗起义,而清远与广州山水相连,在广州、珠三角生活了很多清远人。地缘的靠近,让清远与广州两个地方的语言相通,沟通起来没有障碍。
二是血缘关系。早期的帮会组织,包括同盟会、兴中会,很多是靠血缘(如兄弟、同乡)联系起来的。辛亥革命的领袖是孙中山,孙中山是广东人,他最初依靠的革命力量是粤军。在旧军队中,血缘关系是最为牢靠的关系,如陈可钰当总统府警卫团团长时,就把他的侄子请来当上尉军需官。莫雄当连长时,就把自己的亲弟弟提拔为排长。阳山丘姓卫士,有一个人当了孙中山卫队成员,前前后后就拉了八个同族兄弟参加了军队。
三是倚靠大江大河的交通便利,清远人比较容易走出去。旧时交通闭塞,而清远有北江水路之便利,到广州十分方便,这从客观上也为清远人去广州参加革命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