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民间藏家晒抗战时期重庆文学期刊

抗战时重庆曾有50多种文学期刊 撰稿人都是老舍、巴金等名家

2013年12月15日15:34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民间藏家晒抗战时期重庆文学期刊

  十二月十四日,张南收藏的“抗战时期学生毕业留言纪念册”。记者 熊明 摄

  12月14日,在第六届重庆读书月“书香渝中” 文化宣传展示活动现场,市民展示收藏的抗战时期的老地图。记者 熊明 摄

   你亲眼见过抗战时期在重庆创刊的文学期刊吗?你知道这些文学期刊上都登了啥内容吗?12月14日,第六届重庆读书月“书香渝中”文化宣传展示活动,在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举行。家住巴南区的民间藏家欧阳“晒”出了抗战时期文学期刊的创刊号、停刊号,引起市民的浓厚兴趣。

  抗战时期重庆文学期刊百花绽放

  “这还是我第一次把这些‘宝贝’拿出来展示呢。”活动现场,欧阳小心翼翼地从塑封纸里取出一本本泛黄的期刊向记者展示。

  《青年文艺》、《文艺杂志》、《时与潮文艺》、《中国文学》……记者看到,欧阳“晒”出的文学期刊大约有七八种,都是抗战时期在重庆出版的文学期刊的创刊号或停刊号。

  据了解,1937年后,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政治、文化中心均由东向西转移,文化名人也汇集重庆,在大后方形成了重庆这一文学中心。那时,重庆的文学期刊如百花绽放,不仅数量达50种以上,而且还涌现出不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期刊。

  欧阳告诉记者,自己特别爱收藏各种各样期刊的创刊号,“有的是在旧货市场淘的,有的是从书友手中买的。”现在,他的家里收藏有抗战时期重庆的文学期刊创刊号20多种。

  撰稿人是巴金、老舍、郭沫若等名家

  记者看到,和现在文学期刊的开本大小不同,抗战时期在重庆创刊的文学期刊一般都为32开,封面设计较为简约。

  这些文学期刊的撰稿人个个都大名鼎鼎,有巴金、老舍、郭沫若、臧克家、茅盾、沙汀等等。

  记者在创刊于1943年3月15日的《时与潮文艺》上看到,这本期刊为双月刊,创刊号上有老舍的《恋》、臧克家的《悲哀的人物》等文章。该期刊于1946年5月15日终刊,共出了26期。

  另一本文学期刊《青年文艺》,1942年10月10日在桂林创刊,1944年4月1日迁至重庆复刊。

  在重庆出版的第一期《青年文艺》版权页上显示,该期刊的办公地点在重庆兴隆街27号(今渝中区七星岗一带),在当时位于民生路183号的重庆新知书店销售。

  《青年文艺》创刊号上,刊登有茅盾的《关于〈遥远的爱〉》、沙汀的小说《疑虑》等。

  曾热议如何产生“伟大的作品”

  在1945年2月15日出版的《青年文艺》停刊号上,发表了茅盾的文章《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

  文中,茅盾谈到,抗战初期,短篇的“报告”体比较盛行,这些文章多描述战场上士兵的英勇、敌人的凶残。但是,不久之后,大家都在热烈探讨如何产生“伟大的作品”,读者更希望了解抗战的全部,而短篇的“报告”仅仅反映了抗战的“一鳞一爪”。

  “书商们会告诉你,长篇小说好销一些。为什么好销呢?”茅盾在文中分析道,“读者们渴望明了此一时代社会各方面动态的心理是更加强烈而迫切了……读者们今天是更加渴望了解抗战在怎样进行,将如何进行,在抗战中暴露出来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弱点必如何才可以克服……”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读者已经越来越关心抗战,并且越来越理性地面对抗战中出现的问题。而在茅盾看来,“伟大的作品”就是要反映时代、反映当下。(记者 兰世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朱书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