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身体力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他的著作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的毛泽东思想,集中概括在他的科学著作之中,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开创了一代马克思主义文风。
一、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文风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高度重视著作的内容,而且十分注意修饰的文体,尤其是语言和文字所体现出的文风问题。
(一)马克思、恩格斯早就强调写文章、作演讲要从实际需要出发
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之时,马克思就反对空话、大话,要求写文章、作演讲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实事求是。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就提出,要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论,少说些漂亮话,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现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识。有一次,马克思的朋友拉萨尔对他说准备花两年的工夫,写一部伟大的国民经济学著作。对此,马克思没有理睬他,因为马克思认为拉萨尔根本没有对国民经济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他十分清楚拉萨尔是在吹牛。他明确指出,“对共产主义问题不是夸夸其谈而应该进行更为彻底的讨论,对待哲学问题不是简单地声称自己是个无神论者而应该认真讨论它的内容”①。
恩格斯也认为,一个党如果热衷于空洞的革命词句,必然使党的 “行动的水平降低,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降低”②,并且十分厌恶爱讲空话、大话的人。相反,他对实事求是的文章和讲话则给予了热情的赞扬。1892年11月6日,恩格斯读了法国社会主义民主党执行委员会向党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认为报告中始终贯穿实事求是的精神,恩格斯赞叹道:“非常好。心平气和,实事求是,列举的事实不言自明,只是在最后才说了几句必要的、充满自豪感的话。”①
马克思、恩格斯常用生动活泼的文学形象、文艺巨匠的诗文名句、极富象征性的语言来阐述革命道理,其经典著作中到处可见高度凝练的概括,一针见血的表述,体现了他们鲜明犀利的文风特点。
(二)列宁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风
列宁一向提倡实事求是,反对空话、喊叫,并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文风。他的著作特点是善于把理论同实际联系起来,不使任何实际问题脱离理论,并且善于把每个理论问题同当前形势、同活生生的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理论成为对读者亲切易接受的东西。
列宁的夫人——娜?康?克鲁斯卡娅回忆指出:当时用先进工人用的特殊语言写的工人通讯有许多不正确、搭配不当之处,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要求这些工人通讯必须“注意保存这些通讯的精神、风格和特点,使它们不失掉本来的色彩,过分知识分子化,而保存其本来的面目”②。
列宁还提倡为群众而写作的文风。1897年8月16日,他在从舒申斯克村流放所里寄给阿克雪里罗德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最大的希望和幻想得最多的就是能够给工人写作。”③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坚决抛弃难懂的术语和外来语,背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还不熟悉的口号,决定和结论”①,他为工人写的《对工厂工人罚款法的解释》、为农村贫民写的《给农村贫民》的小册子以及在《真理报》上发表的文章,堪称通俗化的楷模。
(三)我们党把对文风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
语言、文字作为文风的基本载体,是传递教育内容最便捷、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和工具。它们所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风,是我们党优良作风的体现,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武器。习近平同志指出,“文风不是小事”,“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新时期,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注意学习和弘扬毛泽东文风,对于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和吸引力至关重要。
1942年,毛泽东发表《反对党八股》的演说,在思想上清算了党八股,认为发展新文风是推进党的革命事业的条件之一,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②“我们的许多同志,在写文章的时候,十分爱好党八股,不生动,不形象,使人看了头痛。也不讲究文法和修辞,爱好一种半文言文半白话的体裁,有时废话连篇,有时又尽量简古,好像他们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似的。” ③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十分重视加强公文工作,亲自参与各种文件的起草、修改、定稿工作。1951年2月,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中指出,这些电报或文件,写得清楚明确,生动活泼,使人便于阅读,发生极大效力。但同时尚有许多电文,在文字上存在着严重缺点,必须予以纠正。这些缺点之最常见者,有滥用省略、句法不全、交代不明、眉目不清、篇幅冗长五类。1951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了经过毛泽东亲自审阅的《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重申了“反对党八股”的精神,要求进一步克服生造词汇,文理不通,空话连篇,缺乏条理等语言混乱现象。批评这种现象在政治上是对人民利益的损害,强调正确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才能产生正确的物质力量。
邓小平同样重视文风问题,反对不实风气,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带头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党的优良文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大力倡导并率先垂范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他指出:“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①并反复强调,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
江泽民也一再强调要纠正不良文风,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明确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重要思想,并指出:有些文章“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也有的哗众取宠,乱造概念,词句离奇,使人看不懂,这种不良文风应加以纠正。”②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也高度重视文风建设,多次就文风问题发表讲话,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摆脱出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是明确指出要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
党的十八大报告以文风简朴、通俗易懂而受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称赞。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把切实改进作风写进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之中,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承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实践证明,文风问题同学风和党风问题密切相联,文风问题不仅是语言文字的问题,而且是内容问题,是思想方法问题。重视文风建设,倡导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优良文风,事关每个党员的立场、观点、思想和作风,事关一个阶级和政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必须将文风建设与学风建设、党风建设联系起来思考,始终坚持常抓不懈。
二、文风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相辅相成
马克思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等多种内容和关系。其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说给人听,写给人读,做给人看。文风是马克思主义教育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是衡量马克思主义传播质量的“试金石”,两者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因此,研究文风问题应当是研究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内容。
良好文风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既以文章形式加以表现,又通过文章形式加以传播。写文章、作演说,是我们党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教育所表现出的文风状况,来判断教育主体的作风和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所以说,文风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关乎学风、党风的大问题。在我国,历代的语言、文字都曾服务过统治者或执政集体的宣传文化工作。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世界文化的输入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我国的语言、文字发生了很大变化,所表现出的文风状况也尤为显著。在新的国家、新的文化、新的社会精神下,不少陈旧的语汇被淘汰了,许多词汇的原有意思改变了,语法方面也接收了外来的影响,从而使现代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更加严密,文风则更加通俗、鲜明和朴实。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家,一贯身体力行,倡导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向人民群众传递马克思主义思想,以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质量效益。他认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通俗、细致的讲明道理非常重要,“一个人只要他对别人说话,他就是在做宣传工作”①,在他的文章中,特别是在他的演说中,采用了许多大众化的口语,利用简洁明了的比喻来向群众解释道理,如,“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②又如,用“放下包袱”来说明不要骄傲和自弃,用“开动机器”来教导我们多用脑子,用“洗脸扫地”来形容经常作自我批评的必要,用“有的放矢”来解释理论应当结合实际。说“搅得稀烂”、“又害怕的要死”、“闹得乌烟瘴气”、“忙得不可开交”、“不打烂瓶瓶罐罐”,说“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坑里去”,说党八股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①,说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说关门主义是“孤家寡人的策略”,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②等等。毛泽东用其特有的说理方式和语言、文风,将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做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坎上。可以说,整个《毛泽东选集》就是一部很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范本,其中很多著作,不但蕴含着极其精辟的思想,所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风也使人深受教育。比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最精美、最概况和最能反映当时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的通讯,《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是模范的纪念文,《整顿三风》和几篇报告是最生动的政论。在驳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取消边区”狂妄叫嚣时,他说:“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摩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为什么要取消它呢?只有不要脸的人们才说得出不要脸的话,顽固派有什么资格站在我们面前哼一声呢?”③这些口语化的表述,将维护边区的道理,用朴实的语言,理直气壮地表现了出来,既让人听得明白,又印象极其深刻。这也反映出毛泽东深厚的调查研究功底,特别是用精辟生动的表达形式向人民群众进行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高超技巧,展示了一名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马克思主义教育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风的形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道德和法律等思想影响的精神活动,其特点在于直接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政治目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教育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的声音,有什么样的政党就有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及其文风。早在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布鲁塞尔成立德意志工人协会时,就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以真理的力量取信于广大群众,并坚持亲自作报告,身体力行、深入浅出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1920年1月,列宁在勃列斯尼亚区非党工人红军战士代表会议上说:“如果认为人民跟着布尔什维克走是因为布尔什维克的鼓动较为巧妙,那就可笑了。不是的,那是因为布尔什维克的鼓动说实话。”①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也不难看出,不良的党风导致文风败坏的现象也是十分明显的。1940年到1943年,我们党内存在着严重的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结果导致文风上出现“党八股”。现实表现为毛泽东所指出的:写文章和讲话“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或“无的放矢,不看对象”,或“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党八股”成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表现形式。毛泽东在批评“党八股”时,说“这种文章千篇一律,好像和尚念经,令人打瞌睡。”嘲笑这种文章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像一个健康的人。”②1958年起,在毛泽东亲自培育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文风遭到严重破坏。浮夸风、共产风等不良风气盛行,报刊、广播等宣传阵地上出现了大量的浮夸和谎报等说假话现象。“文化大革命”时期,“假大空”、弄虚作假、无中生有等恶劣风气一度严重泛滥,在人民生产生活中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这些历史教训都告诫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向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将这种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作为搞好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有效武器。也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教育才能衍生出令广大干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马克思主义文风,从而有助于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新时期呼唤良好文风建设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文以简为美,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许多传世名篇都是言辞简洁而含义隽永的佳作,像119字的《爱莲说》、322字的《岳阳楼记》、324字的《兰亭集序》。一些影响深远的政论文也不长,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通讯稿,算上标点也不足600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仅114字就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自从“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经历揭批“四人帮”、真理标准的讨论等思想解放和思想教育运动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教育自身也完成了其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恢复,求实、严谨、科学、生动、活泼的马克思主义文风也逐步恢复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为国家经济建设中心提供思想保障,为改革开放提供文化动力,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各项建设创新发展。然而,步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尖锐复杂,人民群众的思想更加活跃,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在这种情况下,如不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文风建设,容易给党的学风和作风建设带来很坏的影响,从而制约各级党委的科学决策的能力,降低党的既定政策目标的执行力,尤其是极易拉大理论与现实的距离、疏远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教育文风建设势在必行。
从外部环境变化看。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变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日趋开放、复杂,各类思潮和信息相互交织、鱼龙混杂,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同时,客观上对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文风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从党内情况看,经过长期努力,马克思主义教育文风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现实问题依然存在。如,写文章调查研究不深入、不具体,有的追求华丽的辞藻,有的故弄玄虚;作报告、发表讲话空话、套话连篇,抓不住主要矛盾,不解决实际问题。从军内情况看,我军历来重视文风建设,形成了许多光荣传统和优良文风,并以“走在前列”的表率作用引领社会风尚。但会议多、文电多等问题仍然存在。综上所述,这些“长、空、假”问题,反映出我们党的学风、文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也表明,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中还存在着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风气。为此,必须认真贯彻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不论是作决策、作研究还是作宣传,都应以饱满的热情,深入到基层一线,走到普普通通的人民群众之中,体察国情民意,摸实情,抓活鱼。尤其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当脚踏实地搞好调查研究,以深刻充实的思想内容来说服人、打动人;更应当学好用好群众语言,掌握形象、生动的说服方法,善于用朴实的文字、清新的文风来表达深刻的思想,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章、演说来增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说服力、感召力。
从新一届中央领导要求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文风建设,要求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转变作风、改进文风,以“打铁还需自身硬”①的标准以上率下、模范践行。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专门对省部级领导干部讲过文风问题。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②这些要求,是历史的启示、时代的呼唤、群众的期盼,决定了新时期加强文风建设势在必行。
四、毛泽东是一代文风的典范
时代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文风典范,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教育与树立良好文风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改进文风高度重视,做出具体规定并率先垂范,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树立良好的文风有迫切的需求,可以说是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期待。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最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大师之一。他最伟大的功绩,是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总结和创造了一系列新鲜经验,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点的毛泽东思想。他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并切实身体力行,开创了一代文风。研究他的文风,既具有典型代表性,同时也具有现实指导性。
(一)研究毛泽东文风是推动兴起调查研究之风的需要
良好文风的一个主要标志是毛泽东曾讲过的一句名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①,后来他又补充说:“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②通过培育全社会特别是全党的良好文风,必然能推动兴起良好的调查研究之风。
(二)研究毛泽东文风是推动兴起良好会风,即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的需要
毛泽东文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己的文章自己写。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如果能做到、或至少是和相关工作班子人员一起做到这一点,全党的会风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机关部门想多开会、开长会、开不解决问题的会都开不成,日久必然推动良好会风的兴起。
(三)研究毛泽东文风是推动培育更多高素质干部的需要
文以载道,文如其人。毛泽东早就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实践证明,一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文风状况,一是由其党性、修养所决定的;二是由其文字、语言素质能力所决定的。“哲学的贫困”当然不行,文字的贫困同样也不行。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把学与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树立良好的文风。如果在干部队伍中长期坚持树立良好的文风,干部队伍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精力就会主要用在调查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上,他们的素质就会逐步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四)研究毛泽东文风是推动党与群众关系更加密切的需要
良好文风的标准之一是以群众喜闻乐见为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语言通俗易懂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了解群众、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具体代表之一——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文风好了,为群众解决的问题多了,群众与党的联系就多起来,关系就更加密切,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就更容易深入持久地开展。
(五)研究毛泽东文风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和亲和力的需要
一个政党,其伟大生命力和教育感召力不但体现在行动中,还表现在话语中。弘扬优良作风、倡导良好文风,党中央、国务院率先示范,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已经做出了榜样。中央领导经常地、密集地到现场、到基层、到事发地点进行调查研究,在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留下深刻印象,产生良好反响。现在,许多属于“短、实、新”的话语,现实生活中的若干俗语、外来语和大众媒体使用较多的时尚语言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高层的讲话和文章中,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打铁还需自身硬”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②,“腐败是社会的毒瘤”③等,都是良好文风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表现。通过总结,可以让人们看到树立良好文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看到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迫切性和现实性,这将有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加强和改进,切实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亲和力。
相关专题 |
· 图书连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