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做客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2月24日电 (张湘忆)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年谱(1949—1976)》,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2日起在全国发行。全书共6卷,近300万字。
24日,人民网党史频道邀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室务委员冯蕙、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原主任熊华源做客人民网,以“《毛泽东年谱(1949—1976)》的编辑特点和出版意义”为主题,与广大网友交流。
逄先知说,如今研究《毛泽东年谱(1949—1976)》有四个方面的价值。
第一个就是关于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在《年谱》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956年社会主义改革完成以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怎么搞?咱们没经验,毛主席也不满意照抄照搬外国的经验,特别是苏联经验,因为苏联经验并不是完全成功的经验,也有它失误的地方。新中国要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社会主义建设要创造一个适合中国情况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也赞成这个观点,最早的奠基者应该是毛泽东,开辟新的路子,就是不同于苏联的一种道路。所以从1956年开始探索,因为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就是搞建设,但是在这之前并不是搞建设的,改革之前,从1953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的又搞高了,但是真正要把重要的精力来搞建设,搞社会主义建设,怎么搞,摆到毛主席面前,摆到全党面前,这十年的时间,毛泽东领导全党进行一种艰苦的探索、辛苦的探索,既没经验,又不能搬外国的,所以这个探索从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开始,论十大关系今天看来仍然有很大的价值。小平同志对它评价很高的。所以,那个时候十大关系也就是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要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发展道路。这十个关系的处理,今天来说还有现实意义。所以,应该说,毛泽东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候,开头是很好的。1956年开头。这中间在探索过程中就有很多曲折了。党内后来出现反右派,又提出阶级斗争的问题,还有中东苏关系的问题,国际国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反右扩大化以后,毛泽东的思想也是变化的。当时我们全党思想也有些变化。但是这个变化,当时反右派扩大化以后,这时候毛泽东对阶级斗争比较重视了,但是还没有很快地影响建设工作。所以,到1958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中心工作就是技术革命,所谓技术革命就是搞经济建设,1958年1月就提出要把我们党的中心工作转到技术革命,也就是按照八大提出的方针,就是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然后由于急于求成,违反客观规律,大跃进受了挫折。本来大跃进,毛泽东的主观动机就是要尽快地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建设一个强大的新中国,他的目的就是要很快的,但是急于求成,出现很多高指标。这样大跃进就受到一些挫折。
受到挫折以后,毛泽东就很快地发现,那时候在党内第一个发现错误的就是毛泽东,所以连续开了武昌会议等一系列会议都来订正。在订正过程当中,毛泽东就提出很多好的思想。举个例子,比如关于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价值规律是伟大学校,这就是在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当中提出的很重要的理论观点,在今天还是很重要的,要总结价值规律,要发展商品生产,这个思想是很重要的,很宝贵的思想。
在总结大跃进挫折失败以后,总结了好的经验。后来继续发展,大跃进受挫折以后,经济恢复,在恢复当中对形势如何估计,我们采取什么措施,党内发生了意见分歧,这个意见分歧集中在当时是包产到户问题上,党内很多同志说包产到户,毛泽东说包产到户不行,这是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才有四中全会提出,毛泽东重新提出阶级斗争问题。当时提出阶级斗争问题来,因为鉴于庐山会议的教训以后,虽然我们年年讲、月月讲阶级斗争,我这里纠正一个问题,现在一般的阐述,毛泽东在四中全会讲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这个“天天讲”是没有的。他只说,要年年讲、月月讲,在每次代表大会要讲。这是他的原话,所以现在传的是不准确的。但是这个时候他的头脑也还比较清醒,我们重新提出阶级斗争的问题,但是不要由阶级斗争影响我们的工作,不要把它摆到工作一样,而且我们重点还要搞工作,特别是讲这个观点,我觉得非常值得重视,他说,我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们一切政策策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到这么高度。虽然提出阶级斗争问题,他还重视生产。然后经过很多曲折的道路以后,我们就不详细讲了,在探索当中,确实用“艰辛”二字形容是比较好的。
这部书,研究我们怎么找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正面的经验,也提出了严重的教训。
第二个是,关于如何处理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关系问题。这和前面一个问题也有关系。这个问题,我认为是贯穿全书的。就是毛对待这两个问题的处理关系贯穿全书的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如果来读这本书,以这个观点来看,可以被这本书串起来了。应该说,他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针对不同的情况来处理的。刚刚解放的时候。那个时候主要就是抓阶级斗争,抓革命。刚刚解放还有国民党的一些残余部队,还有抗美援朝,还有正反、三反、五反,这些都是为巩固新中国、人民政权所必需的,还有土改,你不完善这些,你没有办法搞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但是他在抓这个的时候,抓阶级斗争的时候,他同时非常注意经济建设,他不断地提出,我们还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在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我们经济建设的中心就是抓生产,他就不断地提这个。所以,1953年我们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我们有三年时间恢复经济指标,超过了1930年最高的水平。1953年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搞第一步计划,第一步计划是超额完成的。所以这七年,毛泽东在抓阶级斗争,抓革命的同时没忘经济建设,当然其他领导,周恩来抓经济建设,但是他的注意力还非常重视经济建设。这一段处理比较好。但是后来提出抓阶级,强调阶级斗争的时候,就发生一些偏差了。主要是从反右派扩大化。当时确实少了,少数人,借着整风的时候向党、向社会主义进攻,毛泽东不容忍了,你对社会主义、共产党不能反对,你要颠覆政权是不行的,所以,要整风,后来是反右派运动,但是严重扩大化。这个时候毛泽东头脑就不太清醒,把这形势估得过于严重,好象共产党政权发生问题了,人家要推翻共产党政权了,所以反右派又扩大化了。从这以后,他一步一步更多的注意阶级斗争问题。但是注意阶级斗争问题的时候,他也还没有忘了生产斗争,没有忘了经济建设。比如四清的时候,四清如果搞不好,如果把生产搞坏,四清就失败了,这是社会的教育运动。所以,他说要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搞四清运动,结合着生产,衡量你的社会教育的成功还是失败,要由生产是增产还是不增产来衡量,所以还是照顾到这些,但是重点是在阶级斗争问题上。从此以后,他就更多的注意阶级斗争,一步一步地升级。庐山会议以后,把阶级斗争延伸到党的内部,到四清提出走资派的问题,以后一步一步地升级,升级到哪?升级到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就是毛泽东在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达到极端,达到一个顶峰。所以,我们的《年谱》关于文化大革命这部分也有相当的篇幅,因为文化大革命十年,有相当的篇幅,这个我就不详细介绍。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的思想、言论,我们基本都收全了,都收到了。
当年毛泽东在处理这两个关系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我们的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当然处理不好的时候,就受到损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所以我说这个问题,贯穿《年谱》的一个重要的线索。
还有一个可以考虑,就是毛泽东关于国际战略。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他考虑问题正是世界眼光,搞国内问题的时候他也考虑到国际问题怎么样。所以,在国际动态、国际情况的发展,他是了如指掌。他以前看两大厚本的参考资料,所以他对国际情况是非常清楚的,因此他才能制定正确的国际战略。国际战略这个问题,我简单讲,他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他总是用世界眼光来看这个问题。所以,他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能不能打仗的问题,和美国的关系问题,和苏联大国的关系问题,还有第三世界的关系,他都考虑到了。特别是对和平的问题,他非常关心。第一次,1949年-1950年,第一次访问苏联,他向斯大林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和平能不能保障。因为这个问题,和平还是世界大战,这个问题毛泽东老是考虑。因为这个决定国内政策,战争是一种做法,和平又是一种做法,所以他老是考虑这些大的问题。他有比较著名的就是国际战略,对国际格局,有什么格局,他有一个很精彩的分析。就是中间地带提法和两个中间地带提法,到三个世界的划分,还有一个过程,还有一条线。什么叫中间地带?中间地带其实就是在1946年他在斯大林谈话的时候又提出来,那时候中间地带就是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广大的地带就是中间地带。后来建国之后,他开始讲中间地带,就是社会主义阵容国家,苏联、中国、东欧的国家,和美国之间。后来他又把中间地带分两个,从中间地带,然后又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开始的时候是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因为那时候威胁中国的是美国,美国封锁了,武力威胁,那时候美国的霸权主义,毛主席是首先要反对的。后来苏联又称霸,苏联要搞霸权主义了,所以,毛泽东又提出两霸一起反,就是美苏两霸一起反,后来随着中国、美国、苏联这三个国家的战略的变化,他又考虑不能两面作战,必须争取一霸、反对另一霸。60年代威胁中国最主要的是苏联,而不是美国,而美国也受到苏联的威胁,他在欧洲、中东也受到苏联的威胁,因此,在这一点上,中国和美国有共同利益在里面,一致对付苏联霸权主义,所以两霸不能一起来,要争取一霸、反对另一霸。所以他就提出了一条线,按照地区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阿拉伯世界、欧洲,正好一条线,这条线对付苏联。所以,毛泽东的战略思维很了不起的,他从大的方面,不是和哪个国家什么关系,不是,他整体考虑,就是这样的战略。到最后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美国、苏联,第二世界的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发达国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除美国以外的,第三世界就是亚非拉国家。这三个世界划分以后,那就是很了不起的作用,就是我们团结了广大的第三世界。国际战略在这本书里有很重要的内容。
最后我再讲一个问题,在党的建设。共产党执政以后,我们的环境变了,遇到的问题、任务也变了,特别是权力大了,一党执政了。毛泽东对这个问题看得很清楚,他说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威信很高,共产党力量很大,就容易强调专政,不强调民主;容易犯错误。所以他提出要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就是共产党自身建设。我把它归纳这么几条,一条就是反对腐败、提倡艰苦奋斗。他在二中全会就提出“两个务必”,防止糖衣炮弹的打击,这个他就已经预言到这个问题了,结果真是,建国两三年之后就出现这个情况了,所以证明毛泽东当年的预见是完全正确的,所以为什么开展三反,三反就是反对党的腐败,这个三反运动开展以后,管了多少年?管了十多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影响很大很大的,所以,我们党内腐败在相当长的时间基本上是遏制住了。至少管了十多年或者几十年。所以这个抓得很厉害。还有提倡艰苦奋斗,这是我们政治本色,特别是他对于下一代,现在我们提到,我们过过艰苦生活都知道,但是现在我们的新一代、青年一代不知道艰苦奋斗,要向他们进行教育。第二个反对官僚主义,毛泽东要求干部要以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就是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这是毛泽东很重要的思想,邓小平后来也讲,这是毛泽东很重要的思想,这是邓小平讲的,就是反对官僚主义,干部和老百姓一样。他说,我最厌恶的就是官僚主义,就是摆官僚架子,在老百姓面前,在下级面前摆官僚架子,我最厌恶这个。所以他同官僚主义斗争了一辈子,反对官僚主义。所以,他为了要使我们的干部跟老百姓一样平等,以劳动者的姿态出现,他想了很多很多办法,譬如说,干部参加劳动,搞调查研究,还有一个,将军下连队当兵,许世友那是大将军,上将,他还到连队当兵呢。他采取各种办法,就是怕我们党变质。他还提出我们共产党要防止出现特权阶层,这个也很厉害。还提出利益集团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也有利益集团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他比较重视的就是防止和平演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也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因为美国要想把中国用武力来消灭是很难,可以说不可能的,他就想办法和平演变,用价值观各个方面来影响你,使你演变。毛泽东第一个发现,看到这个问题,所以他提出这个问题来。当然反和平演变也好,培养革命接班人也好,后来由于“左”的指导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下就偏了。所以,最后的接班人问题并没有解决好,他本人没有解决好,他本来想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培养一批接班人,就是广大青年学生起来造反,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找到接班人,不成功,或者对他们失望了,这一点也是一个教训,但是他的思想是很有价值的。
我想从四个方面。可以介绍很多,但是这四个方面是《年谱》当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我说的四个方面,《毛泽东年谱(1949-1976)》很有价值,研究我们27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觉得恐怕这本书是绕不开的。
相关专题 |
·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