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毛泽东和他的“剪辫子”同学胡崇诚

罗绍志

2013年12月30日08: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胡崇诚像

1950年3月14日,毛泽东给给胡崇诚书信手迹

1936年夏,毛泽东在延安窑洞与美国记者斯诺谈到了在驻省湘乡中学的生活片断;其间,毛泽东风趣地对他讲了一个关于“剪辫子”的故事:“由于修筑川汉铁路,而兴起了反对外国投资的运动。在我的学堂里,同学们越来越激动。为了发泄排满情绪,他们反对留辫子。我的一个朋友和我剪去了我们的辫子,但是,其他一些相约剪辫子的人,后来却不守信用。于是我的朋友和我就出其不意强剪他们的辫子,总共有十几个人成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品。就这样,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我从讥笑假洋鬼子的假辫子发展到主张全部取消辫子了。”故事中提到的和他一起剪辫子的朋友,就是毛泽东的同学胡崇诚。

胡崇诚,号松茂,又名霜梅,今双峰县梓门梓镇黄石村(原湘乡望春乡龟灵桥)人,生于1894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早在1910年毛泽东就读于湘乡东山小学时,胡崇诚在该校读书,两人系同班同学。翌年春,两人前往长沙,一同考入湘乡驻省中学预科班读书。他俩从小学到中学同窗共读,听课同桌,自修共商,就寝连榻,交往亲密,情如手足。

胡崇诚深受毛泽东早期革命思想影响。辛亥革命时,毛泽东在学校带头发起“剪辫子运动”,以表示反对腐败的满清政府。胡崇诚在班里率先响应。接着,班上其余10多名同学纷纷响应。然而,临到剪辫子时,其他同学退阵了,只有胡崇诚遵守诺言,与毛泽东一同剪掉了自己头上的辫子。他们看到一些同学不守信用非常气愤,他们拿起剪刀趁那些同学不注意就强行将他们的辫子剪掉了。这一举动,当时在学校震动很大,被视为大逆不道,遭到学校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当校方追问是谁带头时,毛泽东挺身而出,“是我领的头。”校方质问:“为什么要把辫子剪掉?”毛泽东理直气壮地回答,“讲卫生,反封建!”校方无奈,只好给予他“记大过”处分。所幸校长杨伯鸿思想开明,“未加深责”。

武昌起义后,湘乡驻省中学堂停办,毛泽东毅然参加湖南新军。半年后退役,考入省立第一中学读书。胡崇诚则在辍学半年后,于1912年回到刚复学的湘乡驻省中学堂学习。他俩虽不再同学,但交往仍然密切。1915年,胡崇诚在省城毕业后回到家乡,先在龟灵桥正公祠堂教了几年书,尔后弃教从医。由于勤奋好学,他成了当地有名的中医。1926年,湖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他在当地积极参加农运,担任了湘乡县第27都第15区(今属双峰县)农民协会秘书,并兼任农民协会举办的大村双江高小教师。1927年1月,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曾专程到湘乡考察7天,并在县城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第15区农协及第19区农协负责人的汇报。当时,胡崇诚因在乡下任教,未能及时得知这一消息,老同学、老朋友近在咫尺,却无缘会晤。事后,胡崇诚为此叹惜不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胡崇诚得知毛泽东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感到十分荣幸与欣慰。他遥望京城,怀念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万千思绪化作一首七言律诗《感怀故人》:

懊悔当年志不豪,嶙峋傲骨有谁招?

一轮明月照清影,盖世英雄是旧交。

读共星沙倡剪辫,病居斗室犹挥毫。

而今两地遥相望,伏地孤松凤在霄。

诗题中的“故人”即指毛泽东。诗词畅叙旧谊,满怀豪情,表达了对毛泽东的深深敬仰与思念。

11月8日(即农历九月十八日),胡崇诚向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追怀往事,诉说离情,报告家乡的建设盛况及社会治安状况。信中特意附上了这首《感怀故人》。

毛泽东收悉此信和诗时,恰值共和国肇创伊始,正为重建家园、恢复民生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因此未能及时函复。

然而,故人情深,旧谊难忘。1950年3月14日,毛泽东给胡崇诚复信:

崇诚学长兄:

去年旧历九月十八日大示奉悉,极为欣慰,迟复为歉。承惠瑶章,弥见推爱。尚祈时赐教言,以匡不逮。敬颂大安!

毛泽东

1950年3月14日

信中表达了毛泽东收读老朋友信后的喜悦心情和对胡崇诚其诗的称赞,体现了毛泽东的谦逊和对老朋友的信任。

胡崇诚接到毛泽东的信后,人们纷纷前往他家祝贺。曾有人劝他:“赶快拿着信到北京去,毛主席有好工作给你。”但他坚辞不去,更从不以此炫耀,以免给毛泽东和当地政府添麻烦。他依旧留在乡下,当一名普通医生,矢志为乡亲们解除疾苦。

1954年,他参加了双峰县卫生协会,在家乡建立了中医联合诊所,以医疗为职业,服务于桑梓,受到父老乡亲的赞许。直到1964年农历十二月初四临终前,他仍在为乡亲们切脉诊病。

胡崇诚一生甘居陋室、乐于助人的崇高医德,至今还在当地群众中广为传颂。

(作者单位:中共双峰县委党史研究室)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相关专题
· 毛泽东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