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改革开放·全面小康·中国梦——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精神研讨会在昆山召开

人民网记者 赵晶

2014年01月06日13:1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图为研讨会会场。

12月28日,改革开放·全面小康·中国梦——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在昆山召开。中央文献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杨胜群,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马锦明,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丽新,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广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唐雄兴,廊坊市广阳区委书记尹广泰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江西省财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邓小平与小康社会建设研究实践基地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研讨会。

杨胜群在讲话中从历史的角度和理论的高度简要梳理了“改革开放”、“全面小康”、“中国梦”这三个当代中国发展主题词的背景。他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与江苏这片土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江苏“两个率先”的排头兵,昆山的发展始终受到全国关注。在谈到“小康”与“中国梦”的关系时,杨胜群认为,两者都是关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目标、途径的描述,在现阶段,小康是中国梦的具体化,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就是中国梦实现的道路,党领导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体现了中国梦蕴含的三种精神。

龙平平回顾了小康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他指出,把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中国从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过渡的一个历史阶段,是邓小平的一个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经典之作。邓小平的小康社会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的。从小康目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康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入,小康社会理论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宽,内涵越来越丰富。此次研讨会对于深化小康社会理论研究意义重大。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改革开放、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畅谈了研究成果。专家学者们对昆山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尖端问题进行探索,既有宏观的论述,又有微观的、具体的、全方位的解剖,形成了对小康社会建设最新的、最鲜活的研究成果。会议认为,从“小康”概念的提出,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同时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不断丰富。

本次研讨会由邓小平与小康社会建设研究实践基地主办,昆山市委宣传部承办。该基地由同济大学发起,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指导下,与昆山市、四川省广安市、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共同建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晶、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