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你是这样的人——回忆周恩来口述实录》连载

原延安地委书记土金璋:周恩来的延安情

2014年01月06日14:2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我脑子里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陈有才的事。陈有才是战争年代周恩来同志的警卫参谋,抗战初期牺牲了。陈有才的事发生在1937年4月,恩来同志和张云逸、孔石泉,要通过西安,由西安再到南京到庐山,去和国民党谈判八路军的改编问题。

走到离延安50华里时就发生了劳山遭袭事件:国民党、土匪事先准备好了近百十多个人,他们把机关枪都架起来,就在那儿堵截。据说这是内部有人把消息传出去了。

在这次事件中我们牺牲了11位同志,陈有才也牺牲了。恩来同志的警卫员刘久洲对我说过,当时恩来同志和他们坐一辆大卡车,车上坐的是警卫员,孔石泉、张云逸也坐在卡车上面。驾驶室里司机旁是陈有才,陈有才旁边是周恩来。敌人一打,把司机打倒了,再一打就把陈有才打了。恩来同志不是在车的右边嘛,他迅速下车指挥反击。结果牺牲了11位同志。

这件事情,恩来同志一直念念不忘。1970年6月1日,邓颖超大姐到延安来,在宝塔山跟我说起这个事。她说:“金璋同志,我有一个事情要跟你说一下,我这次来的时候,总理跟我说,陈有才同志是替他死的,你要想办法把那个坟墓给找到。”她也是听人说,大致上是在清凉山,具体哪一个位置她也说不清楚。

宝塔山和清凉山是遥遥相对,宝塔山在南边,她当时是面向着这个山说。邓大姐把事情的过程给我说了一下,一边说,一边流着泪。说完了以后,把我叫过来,在这儿照了相,做个纪念。

这是周总理的指示,邓大姐转告的。我们就找过去在直属队的周恩来的警卫员,查资料,问群众。经过我们调查研究,还组织了几个人,基本上搞清楚了陈有才的坟墓肯定是在清凉山上。但是清凉山烈士的坟墓比较多,大致的位置大家讲是靠南边,到底是哪一座,说不清。

1973年6月9日周总理来延安,他问我:“哎,我请大姐跟你说的那件事,你给我办得咋样啊?”我知道这就是问陈有才的坟墓找到没有。我向他详细汇报了。他把当时的战斗经过,他怎么脱险,给我说了一遍。大姐说过一遍,恩来同志又亲自和我说了一遍。总理跟我讲,陈有才是替他死的。陈有才身上装着他的一个名片,他当时做交际和联络工作。陈有才穿的衣服比较整齐的,一身黑衣服,戴着一个礼帽,长得也很精神,结果敌人以为打死的就是周恩来,所以就没继续追。恩来同志讲:“敌人从西面那个沟翻过去,走了。他们都是长枪,我们都是短枪,敌人要是拿长枪射我,打我,我们也走不了。敌人要是追赶我,我们人少,武器只是短枪,也不好脱险。正因为敌人在陈有才身上找到了我的名片,所以没有追,这样陈有才代替我死的。”

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他的一个警卫参谋牺牲了这么多年,一直念念不忘。直到1973年,还那么认真地要把陈有才的坟墓给找到,这说明他的高尚品格,心中始终有他人,给人以非常深刻的教育。

周总理生前非常关心人民,特别是非常关心延安人民的生活和生产。1970年他从各个方面了解到延安人民还吃不饱饭的时候,就把地委负责人和省委负责人召集到北京开会研究。1973年6月9日,他陪外宾到延安之前,邓颖超大姐让秘书赵炜给我打电话,说外宾住在延安宾馆,周总理还住在南关招待所。南关招待所是陕甘宁边区时候的交际处,那时经常接待外边来的人。当时我对他的意图还不十分了解,但多少也想到,周总理这次一方面是陪外宾来延安;另一方面也是要解决延安人吃饱饭的问题,这就是后来周总理提出的“三变五翻”,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的问题。

6月9日这一天中午吃饭,外宾在宾馆里吃饭,南关招待所准备了两桌饭,当时安排省上的同志和延安的几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周总理坐一桌,其他延安的书记专员坐一桌。坐下以后,周总理说:“今天中午,你们省上同志坐一桌,延安的书记专员、常委和我坐一桌。”这样,省上同志到另外一桌,我们都来和周总理坐到一起了。因为周总理不常回延安来,我们给准备的好酒,有茅台酒,有西凤酒,有白米,有细面馍,周总理都不吃。他只吃了一碗小米饭。他说:延安的小米很香,很好吃。他又说延安人民吃不饱饭,我咋能在延安来吃你们的好饭?周总理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延安人民没饭吃。”他是含着眼泪说这话的。他是在承担责任啊!周总理他可是全国人民的总理啊!当时周总理这么一说,我们是在延安工作啊!我是地委副书记、副专员,我们是在那儿身临其境的人,当时我们都几乎要掉下眼泪来了。

在吃饭当中他又提出来:“我要和你们商量一件事,延安用三年时间改变这个落后的面貌,五年粮食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行不行?”当时的地委书记叫徐小梅,他和其他书记、专员异口同声地说:行!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行!周总理说:“好!我就要这句话。”当时我在他左边坐着,书记在他右边,中间还隔着一个人。周总理就叫着我的名字:“拿酒来!”服务员给每个人斟了一杯酒。周总理向大家说:“为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干一杯!”这样大家都站起来,干!碰杯!碰杯的响声都很大。干杯以后,周总理从书记和我那儿开始,和每个人握手。因为大家都很激动,握手时候手劲很大,发出了声音。握手的时候,服务员在门口站着,还有炊事员们看着,后来在延安传出去:为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周总理和延安地委的领导同志击了掌。击掌,用陕西和陕北话来说,就是赌了咒、发了誓的意思。后来我一听,这么理解也很好嘛!群众传说击了掌,意思就是说,看你们当地领导能不能做到翻一番?群众说,你们看周总理这样关心我们,周总理又流了泪,又承担责任,看你地委能不能做到粮食翻一番。当时我们地委领导向周总理表了态,也确实下了决心。周总理这是1973年讲的,到1978年够5年了,那个时候还不是放得很开,1978年粮食增加了一成,到了1979年在原来的那个基础上才翻了一番。原来延安辖14个县,130多万人,平均不到500斤,后来翻一番是900斤,不到1000斤。到了1980年,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赵晶)
相关专题
· 图书连载
· 周恩来纪念馆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