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一封亲笔信

2014年01月08日09:48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一封亲笔信

  在台湾国民党党史馆馆藏档案中收有大量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中共领导人文献,其中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一大批早期中共领导人的文稿。关于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虽经学者多次介绍,但是仍有一些珍贵的资料不为大家所知。前不久,笔者赴该馆查阅资料,偶然发现了一封毛泽东的亲笔信函,这封亲笔信函保存在编号为“汉15004号”的《中秘处致政治委员会函》的原始档案中,为毛笔书写原件。这封信函很短,没有收录进《毛泽东年谱》等权威著作。现全文照录如下:

  平山兄转政治委员会:

  考试孙文大学笔试第七场获取之干卓君,昨日口试因路远赶到稍迟,致未与试。今早到弟处请求补试。经询问结果,可列甲等。可否念其路远到迟,准予补试有效。乞酌之为荷!

  毛泽东

  十月廿九日晨

  这封信是毛泽东写给谭平山转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谭平山是中国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早期知识分子之一,1920年8月在广州参与发起建立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1年1月经过谭平山等人的共同努力,成立了广东共产主义小组。第一次国共合作后,1924年1月被选举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并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主持中央秘书处的日常事务工作。政治委员会,即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简称“中政会”,创建于1924年。该组织初期是孙中山关于政治外交问题的咨询机关,并直接对孙中山负责;孙中山逝世后,它由一个咨询性质的机关一跃成为最高政治指导机关。

  孙文大学,即莫斯科中山大学,其全称为“孙逸仙中国劳动者大学”,是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为纪念孙中山、继续加强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为国共两党培养后备干部而创办的。1925年8月27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同意成立组建孙逸仙中国劳动者大学促进会”。9月17日,学校的各方面筹建工作基本完成。莫斯科中山大学筹建完毕后,随即开始招生,首批国内派出的赴莫斯科学生共计300余人于1925年底抵达莫斯科,从此开始了他们在中山大学的学习生活。1926年春夏,国共两党又分别选送了数批学生,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以前,中山大学共招收两期学员,总数大约有600余人。

  信中提到的干卓(1898—1937),字冠洲,浙江青田人。1924年干卓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工科工兵队,参加过1925年3月第一次东征棉湖之战。毕业后留黄埔军校第四期任中尉区队长,不久,调校长办公厅少校科员。1926年6月被选派至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6年6月,奉命派往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曾代理首席武官。1937年因参加苏联军事援华谈判,积劳成疾,11月病逝于莫斯科,年仅39岁。编著有《政训工作》《防空之研究》《国民防空要览》《太平洋问题与中国》《印度之研究》等书。

  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立后,1925年10月7日苏联顾问鲍罗廷建议国共两党迅速选派学生赴该校学习。随后广东国民政府成立了由汪精卫、谭延闿、古应芬组成的选拔委员会,鲍罗廷担任该委员会主任,立即着手在广州、上海、北京、天津等地选拔学生赴莫斯科学习。

  广东地区学生的选拔主要是通过考试来进行的。报考人员先到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厅填写一张报名卡片,无须出示文凭或任何其他证书,亦无年龄限制,之后由资格审定委员会对考生资格予以审核,通过后确定笔试日期。笔试在广东大学礼堂进行,考题是写篇《什么是国民革命》的论文,不考其他科目或外语。笔试后,公布入选名单,然后再进行口试。口试由国民党中央委员甘乃光主持,着重考时事政治。经过以上程序后,在当时总计1030名报考者中,共录取学生147人。毛泽东时任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是负责口试的考官之一。

  关于信函的日期,文中最后署的是10月29日,结合该档案中中执会秘书处公文处理登记表来看,可以确定信写于1925年10月29日。在这份标明收字第1925号的公文处理登记表上,明确信函收到时间为1925年11月1日,“寄者姓名或机关”栏登记为毛泽东,“事由摘要”栏填写内容为:“考取孙文大学之干卓君,经补行口试可列甲等,可否有效,请酌定。”旁边处理情况栏注明“已代转,春雨十一月一日”。从信中的内容来看,干卓已经通过了第七场笔试,但是因为路途遥远,未能赶上口试,第二天找到毛泽东进行补试,补试后毛泽东发现他成绩优异,于是写了这封信,希望能够考虑特殊情况将其录取。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一起,在这份档案中还保存着一份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特别党部写给谭平山的信,其内容亦是解释几名未能参加考试同志的具体原因,希望能够给予其深造机会。原函内容如下:

  平山先生,鉴此次考送孙文大学学生,敝部职员马西藩、高煊、杨可大、赖绍明等,因随第三军往小北江安抚川军作宣传组织调查等工作,以致未能及期投考,殊为遗憾。现该员等自连县归来,对于留学孙文大学极具热心,拟请先生设法派送以资深造而免向隅。特此函达,敬颂党祺!

  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特别党部启十月廿九

  收到毛泽东和第三军特别党部的情况说明信函后,谭平山和林祖涵(林伯渠)联名致函政治委员会,原函内容如下:

  迳启者,因国民革命第三军特别党部职员马西藩、高煊,前因随该军出发安抚川军,以致未能应考莫斯科孙文大学,现马高二同志工作完毕反省,对于孙文大学极具热心,请酌予设法派送,以宏造就为荷。此致

  政治委员会

  谭平山 林祖涵

  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给政治委员会的信函来看,谭林二人只提到了马西藩和高煊二人,而并未提及毛泽东信函中的干卓,这说明干卓补试的成绩很可能未能获得认可。当然,谭平山亦有可能另写一封信向政治委员会推荐干卓,但笔者查阅了该组档案中1925年11月秘书处给政治委员会的所有信函,均未发现相关内容。事实上,干卓也并未被第一批录取,而是于第二年(1926年)6月选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且从毛泽东关于第一批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生的名单来看,谭林信中所提到的马高二人赴中山大学一事,亦未获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批准。尽管推荐信函并未发挥作用,但是毛泽东爱惜人才,希望青年才俊获得深造的心情跃然纸上。这些档案对研究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运动,特别是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革命活动,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黄家猛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12CZS030]前期成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