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铭刻!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审议两草案在江苏省各界反响热烈

 

2014年02月26日08:43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铭刻!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

图为一九四五年,日本侵略军向中国军队缴械投降。 新华社发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月25日下午审议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决定草案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定草案。这意味着我国将以立法形式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一消息在全国传开,更在江苏特别是南京投射出巨大反响。广大民众由衷赞同:期盼已久、顺应民意!这两个特殊的日子,本就是中华民族永不能忘却的国家记忆!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让世世代代都别忘记那段历史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今年86岁,她是在昨晚新闻联播上得知这一消息的,老人连声说:“好!好!”老人告诉记者:“这个历史千真万确,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忘不了,我们南京人忘不了,我们中国人都忘不了!”夏淑琴老人的女婿张德保对记者说:“把这两个日子纪念下来,可以让下一代和所有中国人永远记住历史!永远记住落后要挨打,只有中华民族振兴,老百姓才能过好日子!”

谈臻律师曾为夏淑琴老人诉日本右翼损害名誉权案作公益辩护,他也是第一时间关注了这一新闻,并由衷赞叹:“这两个草案顺应民意,太有意义了!”他说:“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能够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表现国家的意志,有力驳斥日本右翼分子的无耻谰言。同时,也能让国人牢记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江苏籍全国人大代表:

我们早有建言,终于就要成真

2012年3月10日,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递交了一份建议,提出应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记者了解到,这也是继2005年来自江苏的政协委员提出相同提案后,时隔7年,再次将“国家公祭”提上全国两会的议题。

昨晚记者拨通邹建平的电话时,他正在北京开会,电话那头他连说三个“真高兴”。他补充说:“我高兴,不是因为我们江苏人连续几年的建议眼看要成为现实,而是作为中国人,为这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而由衷赞叹高兴!”他告诉记者,“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不仅仅是南京一个城市的悲剧和灾难,还是中华民族的悲剧和灾难,也是一场人类的浩劫。通过设立国家公祭的形式悼念当年的遇难同胞,体现了对这段历史史实的尊重,能更好地教育青少年了解认识历史、传承历史,充分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凝聚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

纪念馆馆长:

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国际惯例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看来,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进行国家公祭,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遗属来说是一个精神上的慰藉,对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来说,是一种慰灵,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和平的思考和对生命的尊重。

“国家公祭日是一种国际惯例的纪念法则。”朱成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和广岛原子弹爆炸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人类惨案,它们的纪念馆都是国家级的,而且每年举行国家公祭。南京大屠杀历史证据充分,国际社会早有定论。因此,通过国家公祭的形式悼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可以在更广阔范围内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借此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牢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决心。

“受难者的记忆应被尊重。”朱成山说,“从1994年开始,每年12月13日,江苏省暨南京市社会各界人士都会举行悼念仪式,包括拉响防空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敬献花圈等等,但规模和影响仍然有限。因此,设立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非常必要。”

法学专家:

立法凝聚民族自信,兼具历史和时代意义

作为一个在南京生活了30多年的“准南京人”,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刘克希和众多市民一样,每逢12月13日都会倾听城市上空响起的警报声。他说,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与事件的历史地位相称的,可以通过国家公祭的形式悼念遇难同胞,振奋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悼、对生命的尊重、对和平的诉求,更好地表明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立场。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瑞信律师事务所刘玲律师说,“设立公祭日在当代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警醒中国时刻保持危机感,鞭策中华儿女时刻要自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年的中国被动挨打正是因为落后。当今的中国,必须加快发展壮大的步伐。所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兼具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意义。”

刘克希告诉记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意志,能够使我们永远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抗日战争史专家、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生说:“从国家层面对这两个特殊日子的纪念,不仅让我们铭记这一段惨痛的历史,更要记住这样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团结才能胜利,有国权才有人权。这一定会极大地激发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激励我们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必胜的信心。”(记者 沈峥嵘 顾巍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