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卡尔曼为拍摄中国抗战满怀热情地来到中国。他先后在湖北、湖南拍下前线士兵的战斗和生活。接着到广西,拍摄了新安旅行团的抗日戏剧演出。1938年冬他在广东拍摄了抗日游击队。同年12月,他又辗转到达重庆。
1939年5月,卡尔曼开着小汽车到达延安访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拍摄电影素材,这成为他后来完成的两部表现中国抗战的纪录影片的重要构成部分。此外,他为《消息报》写的关于中国共产党抗战的稿件,也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
卡尔曼1938年10月来到中国后,开始从武汉到长沙、衡阳、桂林等地拍摄电影素材。国民党方面调来一辆小汽车供他专用,并对司机说:“好好为他服务,他说到哪里,你就开到哪里。”这句话的本意是,在“国统区”可以自由行动。但卡尔曼“利用”它让司机把车开到了延安。实际上,他在“国统区”的采访受到了种种限制,国民党派了一个青年副官“陪伴同行”,这使他很不自由。于是,他机智甩掉“陪伴”,于1939年5月,以《消息报》记者的身份,乘小汽车来到自由的延安。
卡尔曼一到延安,立即受到各界的盛情欢迎。5月14日晚,他应邀参加了组织部礼堂的文艺晚会,观看鲁艺演出的三幕话剧《冀东起义》。在这里他巧遇刚从苏联返回延安不久的朋友萧三,他们热烈拥抱。他兴奋地对萧三说:“来中国8个月了,到了延安,才感到舒服、自由,什么话都可以说了!”
5月17日,延安文艺团体联合在桥儿沟的鲁迅艺术学院设午宴,招待卡尔曼。饭菜是从就近的饭馆要来的。出席宴会的有鲁艺副院长沙可夫,音乐家吕骥、冼星海,戏剧家张庚等。席间谈笑甚为愉快,宾主间传递着浓浓情谊。卡尔曼在这里拍下了教堂、“鲁艺战地写生画展”、校旁的古墓林、文庙以及鲁艺师生上山开荒生产的情景。午宴后,卡尔曼即去参加延安工人学校的开学典礼,进行拍摄。会场设在20年代西班牙人修建的天主教大教堂内。他到达时,里面已坐满了人,校长张浩正在讲话,邓发、王若飞等也在座。卡尔曼在这里拍了不少影片。从这里返回延安城内时路过清凉山,他又上山去观看庙宇。山上有万佛洞,风景很美,卡尔曼又拍了许多影片。
5月25日晚,毛泽东在杨家岭接见了卡尔曼。毛泽东坐在书桌前,桌上点着两根蜡烛,烛光不时跳动着。卡尔曼坐在桌子的右首,萧三坐在他们对面,充当翻译。毛泽东接见卡尔曼,不仅是简单地回答他提出的提问,同时也向他提出许多问题,进行了解。毛泽东询问了苏联海军建设和航空事业发展情况,还问了许多关于苏联北极破冰船、北极科考站,以及苏联科学工作方面的问题,问得非常仔细、认真,得到满意回答之后,他就非常高兴,有时还笑出声来。比如,他认真地问卡尔曼:假如希特勒的轰炸机飞到莫斯科来,要炸克里姆林宫,那时斯大林躲到哪去?卡尔曼无法作答,只得告饶说:“毛泽东同志,为什么要使我的情绪坏起来呢?”说罢一同大笑。
卡尔曼在延安期间,怀着浓厚的兴趣参观访问了许多地方。路好走的地方,他们就乘车;路远且难行的地方,他们就骑马;特别难走的地方就步行。他觉得到处都是新事物。
1939年5月18日,他提出要访问八路军医院。这所医院地处延安城东北40里处的拐峁,陪同他参观的有萧三、专职女翻译张郁廉、鲁艺政治部主任徐一新3人。他们乘坐卡尔曼从重庆开来的小汽车前往。院长向他们介绍了红军时代以来的医务工作和现在医院的情况。他说:现在陕甘宁边区有卫生部,分前方卫生部和后方卫生部。后方有“兵站医院”、“边区医院”和这所八路军医院。拐峁医院刚成立半个月,有180个病床,收治重伤的军人和生病的地方干部,现有病人120人。医院设备基本能满足需要,其中化验室是边区最好的。病人的给养受到特殊照顾,能吃到蔬菜和鸡蛋。卡尔曼听得津津有味,还到病房参观拍摄。
医院有一个“印度街”,住着几个印度援华医疗队的医生。他们住的窑洞比较大,光线充足,白布床单,桌椅、书架、衣架齐全。卡尔曼一行到访时,爱德华医生正开着留声机听音乐。见有客人来了,他就关掉留声机,和他们聊起来。他讲了来延安的曲折过程,国民党百般阻挠他们来延安,在周恩来和宋庆龄帮助下,他们开着两部医疗车,带着58箱医药和x光机,长途颠簸,今年2月22日来到延安。爱德华讲的这段经历,引起卡尔曼极大的共鸣,因为他来延安也不顺利。他激动地大声说:“为什么不让我们自由的来,太不可思议了!来,我们同命运的人照个相留念吧!”萧三为他们照了相。下午5时,卡尔曼一行下山返回。
5月底,卡尔曼骑马到延安西北40里的安塞访问。这里是延安的后方,不少边区政府机关驻在这里。他参观了战时儿童保育院,这里收养着烈士遗孤和前方干部的子弟,分婴儿部、幼儿部、小学部。最多可接收500人。在这里卡尔曼被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吸引,让翻译翻给他听。之后,他又记在笔记本上。他说:“我从这里看到了,中国一定能够打败日本!”
此外,卡尔曼还参观了边区高等法院看守所。
1939年6月1日,卡尔曼在杨家岭要给毛泽东照相,并拍摄“毛泽东的工作一日”,由萧三担任翻译。
他们共进午餐后,便驱车来到南门外的抗大,参加该校建校三周年庆祝会。路上,车子停下来,毛泽东与农民谈话。临近抗大,又与几个“小鬼”谈话。卡尔曼把这些场面都拍摄下来,成为珍贵的历史性的照片。
下午4时,毛泽东与卡尔曼参加抗大的会餐。6时,庆祝会开始。那时延安没有电灯,为了利用夕阳的余晖拍摄毛泽东的活动,安排他在庆祝会上第一个讲话。在毛泽东讲话过程中,卡尔曼扛着摄像机,台上台下,会场前后紧忙活,抢拍了许多感人的镜头。
接着,洛甫、邓发、刘少奇等相继讲话。国民党驻延安的联络参谋也讲话祝贺抗大。晚上还有文艺晚会,但卡尔曼和毛泽东都未参加,他们同乘卡尔曼的小汽车返回杨家岭。
卡尔曼也许是为了使《毛泽东的工作一日》这部纪录片更富情节性,也许是为了感谢毛泽东对他今天拍摄影片的配合,他高兴地说要请毛泽东吃烤羊肉串,并且亲自烧制。于是找来木柴、羊肉、洋葱、铁丝等,在毛泽东窑洞外烧起了火堆。只见卡尔曼熟练地把羊肉切成小片,与洋葱瓣相间串在铁丝上,在火上翻来转去地烧制。木柴噼啪作响,羊肉直冒油,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味。
毛泽东、刘少奇都在火堆旁观看。卡尔曼将烧好的一串羊肉,首先送给了毛泽东品尝,问:“怎么样?”毛泽东说:“味道好极了!”卡尔曼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吓得树上夜栖的鸟儿“扑棱棱”飞去。卡尔曼看着夜色中飞走的小鸟,咕噜了几声。毛泽东问萧三:“他说什么?”萧三说:“他说,亲爱的小鸟别飞呀,下一串该给你吃了!”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大家围坐吃着羊肉串谈笑时,卡尔曼又提起摄影机抢拍起来。这珍贵的场面,为《毛泽东的工作一日》画上了一个圆圆的句号。
这时,卡尔曼想起了毛泽东前几天对他说,革命者都爱吃辣椒的笑谈,便说西班牙人也爱吃辣椒,为什么佛朗哥不革命昵?毛泽东风趣地说:“西班牙的辣椒不如中国的辣。吃辣椒的都革命,斯大林、季米特洛夫都喜欢吃辣椒。假如他们的辣椒不够吃,叫他们写封信来,我给他们寄去。”这话引得满场大笑。
卡尔曼在边区结束访问后,于1939年6月3日离开,不久即回国。
后来,卡尔曼写成《在中国一年》一书,其中的《毛泽东会见记》生动地描述了与毛泽东会见的情形。1939年7月8日,苏联《消息报》用半版篇幅发表了这篇文章。同年,7月23日纽约《星期日工人报》,也以《中国最伟大的战略家谈抗日战争问题》为题,发表了卡尔曼所发的电讯。它们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王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