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共抗战英烈:柳万熙

2014年03月25日13:2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柳万熙(1917—1940),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

原名柳永俊,出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安东郡。1925 年随父母迁至中国吉林省磐石县,经过颠沛流离,于1930 年初定居于辽宁省清原县南山城三间房村。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的影响,参加儿童团,任支队长。由于聪明伶俐、机智勇敢,被党组织派为三间房村地下联络员。1933 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清原县日本守备队逮捕他时扑空,将其母亲及弟弟捕获,以诱捕柳万熙。但这没有使他屈服,他毅然离开家乡,参加了党在南满领导的抗日武装———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任五团通讯员。不久,日军竟将其母亲及弟弟活埋。满腔的悲愤与仇恨,更激励他苦练杀敌本领,他决心以消灭日本入侵者来血国耻报家仇。193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 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五团青年科科长。先后率队攻打柳河五道沟和南山城伪军,缴获几十支枪和马匹等物资,给敌军以重创。1936 年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在柳河、金川一带活动。同年秋,随第三师进入清原南山城地区,负责各地地下交通联络站工作。

11 月下旬,参与第三师西征作战的组织指挥。部队出发后,冲破敌人的严密封锁,过清原、越铁岭、跨南满铁路,向西急进。一路上,柳万熙手握“歪把子”轻机枪,身先士卒, 带领部队一次次冲破敌人的包围, 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到达了辽河岸边。由于气候的原因和数倍于三师的敌人围追堵截,三师的西征失利,柳万熙率三师一部在返回清原的途中,在庙沟伏击了去开原的日军,将六十余名侵略者全部歼灭。

1937 年春,率领三师一部返回清原,多次袭击阿尔当、黑牛、高砬子、黑石头等地的伪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在高砬子战斗中,他带领部队将清原治安队团团包围,吓得日本指导官号啕大哭,趁日军增援时才得以仓皇逃命。随后,与第三师政委周建华带领的队伍会合,坚持在清原、兴京、西丰一带进行抗日斗争。7 月18 日,柳万熙和政委率队在开原县的东松木岭伏击了一辆满载日军的军车, 击毙冈田中佐和坂本少佐以下十三名。同月,和政委率部又在清原县七道河子伏击敌人,击毁敌汽车一辆,击毙日军二十余人,缴获机枪一挺,长短枪二十余支,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同年秋,三师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参谋长杨俊恒相继牺牲,21 岁的柳万熙担起了三师的全部工作,他率领余部继续转战于清原和西丰各县。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摆脱敌人的围剿,柳万熙率部在清原县做了一个短期的休整。作为指挥员,他十分关心战士的学习和战斗力的提高,每每有间隙,他就组织战士学文化,练刺杀;同时,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经常接触各山林队首领,经他说服教育,一些山林队自愿接受改编,加入到了抗联的队伍,从而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

在此期间,柳万熙带领三师余部接连不断地打击敌人。1938 年夏,获悉一辆日军汽车要由西丰县城去房木镇,便立即带队前去伏击,结果活捉了日本军官田村,击毙龟井,并烧毁了敌人的汽车。8 月1 日,率部三十多人在西丰县松树村砬子沟山区与敌警察队二十余人交战,击毙日军官青岛和一名自卫队员,俘敌二名。同年冬,柳万熙率队转移到金川县东山里和杨靖宇所率部队会师。此后,在杨靖宇的统一指挥下,柳万熙带领三师余部参加了一系列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在桦甸战斗中,柳万熙右臂负伤。

1940 年初,日伪军对东北抗联进行更加严密地封锁和“围剿”,使抗联部队的处境极度困难。由于缺衣少食,抗联的官兵们饥寒交迫,又加上日伪军的围追堵截,部队伤亡十分严重,人数越来越少。同年3 月,柳万熙带领着三师余部所剩的13 名战士转移到临江县黑瞎沟(今八道江区太安乡)密营。24 日,有7 人外出搞给养,宿营地只剩下柳万熙与机枪手金增顺等六人。深夜,金增顺持机枪将柳万熙等三人枪杀,一名战士跑掉,金增顺用枪胁迫另一名战士向八道江日本宪兵投降,之后金增顺又带领日本宪兵回到密营,将柳万熙首级割下,并焚烧掉了密营。柳万熙牺牲时,年仅23 岁。

柳万熙短暂的一生,在东北抗日战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人民永远怀念他。

(资料提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