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电影海报
梁信,编剧,吉林扶余人。1958年去海南岛体验生活,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红色娘子军》,1960年由谢晋导演拍成影片,获得第1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3月底的广州,阴雨不断,那部在50多年前风靡全国的电影《红色娘子军》,如今已很难在银幕上寻觅到踪影,导演谢晋已于2008年逝去,当年风华正茂的主演们也已各自老去。如今,编剧梁信居住在广州的干休所内,在一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
闲谈出的“娘子军”
年逾九旬的梁老如今对很多往事的记忆,都已经变得很模糊。但谈起《红色娘子军》的创作经历,他还是一字一顿地说出了这样一个故事:
“大约70年前,我是解放军一四六师的宣传队长,在我的队里,有七八个女战士,她们都是像女奴一样出身的人。我们一起在战场上将近两年,行军路上,围着火堆闲谈,谈她们的家庭、生活、遭遇。当时我偷偷地在脑子里记住了一两个重点人物,特别是那个地主家庭里奴隶出身的,后来成为吴琼花原型的那位女战士。”
梁老缓缓说完这些,叹了一口气道:“当时我还很年轻,听了她们的故事,很动情。我在创作时不能写她的真名,因为真名会给她的家人带来不幸,就用了吴琼花这个名字。琼花是海南姑娘的普遍称呼,吴琼花意为‘没有琼花’,她其实是这个集体的化身。”
多年以后,梁信因病住院,他又想起了战场上的那些姑娘,他向医院要了一支铅笔,也不知道在哪里找来一些广告纸,在背面的空白处开始写。“写一些女战士的经历和一些牺牲女战士的生前事迹。当时不知道干什么用,就是一种纪念,不是艺术品,是记录。”
“她们只不过是姑娘”
回想起往事,梁老用一种沧桑的口吻缓缓向记者说着。“他们只不过是一群姑娘啊。最小的15岁,大的才20岁。如果是在太平世界,这些人都还在父母身边,可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们却走向了战场,10个人里面牺牲了8个……”
对于梁信来说,那个时代,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冒险的、危险的事情自己揽过来。这样一种精神,特别是女战士的这样一种精神,很让他感动。
“70年过去了……”梁老说,“大家今天也很难理解当时的情况,那些姑娘,跟男战士一样地战斗。这样的生活,不像现在的电视剧、电影那么浪漫。”战争年代的苦难,这些年轻的女孩也一样要经历。“当时对于生死,大家准备得很充分,但是苦啊!打仗到广东,有甘蔗,就去拔一点儿甘蔗,嚼一嚼,那里面有糖水,充饥。在北方,有麦子,把麦粒拔下来,把皮用手搓一搓,也没有水,就这样干嚼,然后咽下去,充饥。”梁信说。
“这些人让我动情啊”
1962年,电影《红色娘子军》登上银幕。这个不为人知的群体的故事,在那个解放不久的年代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在梁信看来,这份功劳,有一个人不可忘,即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厂长陈鲤庭。
选演员的时候,陈鲤庭找来10个年轻女孩站成一排,让导演谢晋和梁信从中挑出女主角吴琼花。
当时,梁信扫了一眼,指了队伍里的第六个人,让她出来。这个女孩就是后来成为“百花影后”的祝希娟。当时的祝希娟看起来十分臃肿,长得像一个农民,连陈鲤庭都很惊讶他的选择。但梁信告诉他,他选她,就是因为那双像极了吴琼花的炯炯有神的眼睛。
“当年的那些女战士,现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了,也许已经天各一方,也许还活着……”梁信喃喃自语,“那些牺牲了的人,谁纪念他们?这才是大家应该怀念的。唉……想起这些人,我动情啊……”(记者 张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