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缅边界联合勘察中的一段历险

2014年04月17日14:4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中缅边界联合勘察中的一段历险

1993年,陈怡祥重返中缅边境界碑处时的留影。

1993年,陈怡祥重返中缅边境界碑处时的留影。

陈怡祥老人,1933年12月出生于缅甸,1949年初曾到仰光南洋中学半工半读,加入了进步组织。在校3年期间,曾担任学生会主席、缅华学联副主席等职。1952年6月间,陈怡祥在老师、同学的资助下,与20几个缅华青年学生搭上了向新中国航行的“胜哥拉”号轮船。一路上,他们一面唱革命歌曲,一面憧憬着到达祖国后的美好生活。1952年6月30日,陈怡祥等人从罗湖桥走进深圳,受到了祖国人民的热烈欢迎。接待单位邀请他们到深圳广场观看中国人民解放军歌舞团对边防军民的慰问演出。1952年7月1日的中午,陈怡祥抵达广州市,向有关组织报到。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予以妥善安排,陈怡祥被分配到南方大学侨青班学习。一个半月后,他参加广东省侨乡土改复查工作。1953年后,陈怡祥被组织上送到武汉完成了大学学业。1957年8月,大学毕业后,陈怡祥即被国家派去越南民主共和国做海防市华侨中学的教学工作。

中缅边界的谈判和划定,不仅是中缅两国关系中的大事,而且是新中国对外关系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了修睦四邻,创造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搞好国家建设,周恩来总理倾注大量心血,亲自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首次访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60年又以中缅友好年而载入中缅友好关系的史册;1961年两国总理正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和《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缅甸政府和议会特别授予周恩来“崇高、伟大、博爱和光荣的拥护者”称号和勋章。

1960年底,陈怡祥接到上级通知,参加中缅边界联合勘察的翻译工作。到外交部报到后,他跟随我驻缅第一任大使、中缅边界联合勘察委员会中方首席代表姚仲明等到云南,先后在沧源、耿马、勐海、潞西(芒市)、畹町、瑞丽、陇川、盈江等地开展工作。1961年下半年,双方联合勘察工作遇到了一个难题,即陇川大盈江对岸悬崖峭壁上有个界限走向说明,中文42个字,同样内容也有缅文,都已用红漆写好了就等着刻字。当时,大盈江的水面宽约40米,洪水未退,水流十分湍急。陈怡祥由于横渡过长江,得到领导允许后,他和一位缅甸刻字工人紧拉着事先横拉在江面的绳子进入激流中,左右手交替向目的地移动。但水流太急,缅方刻字工和陈怡祥在坚持到约三分之二的路程时已经感到体力不支,先后掉入激流中。两人拼命往前游,终于游到对岸。他们慢慢爬到悬崖的红字下,将42个字在天黑前刻完。正要往回走,突然一群野猴从山上跑下来向他俩进攻。陈怡祥抓起一根树枝抵抗,一番搏斗后终于击退了野猴群。等两个人爬到横拉在江面的绳子顶端处时,体力已经完全没有了,天也黑了下来。幸运的是,陈怡祥发现过去留下的一个滑轮,于是他和缅甸刻字工人用这个滑轮终于滑回了对岸。

1961年底,中缅双方联合勘察划界工作结束了,由于贡献突出,上级领导给陈怡祥颁发了奖状。(贾晓明)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