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1935年,沙汀与妻子黄玉颀带着刚刚满周岁的儿子杨礼过着并不轻松的生活

何处为家,何以为文

2014年04月24日11:0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何处为家,何以为文

此图是1935年沙汀与黄玉颀带着周岁的儿子摄于杭州岳坟。这年底他只身回川为母办理丧事。再次接触四川农村和小城镇的生活,从此把笔锋转向自己熟悉的四川农村。这是沙汀在创作上的一个重大转机。

此图是1935年沙汀与黄玉颀带着周岁的儿子摄于杭州岳坟。这年底他只身回川为母办理丧事。再次接触四川农村和小城镇的生活,从此把笔锋转向自己熟悉的四川农村。这是沙汀在创作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沙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讽刺和描写地道的四川风土人情而著名的作家,这是他不可替代的创作风格,更是他立名于现代文学史的资本。然而没有一个作家是仅靠着灵感创作的,沙汀作为一个成熟且独具个性的作家,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且目睹了太多苦难和辛酸。然而刚刚走上文学道路的沙汀,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这张照片摄于1935年,那时的沙汀与妻子黄玉颀带着刚刚满周岁的儿子杨礼过着并不轻松的生活。生计困扰、未来迷茫,琐事缠身。

1935年3月,沙汀最好的朋友——作家艾芜去了青岛,寻找更加良好的写作环境。沙汀反复思考,决定追随好友的步伐,将全家从上海迁到青岛。然而周扬却对这一决定坚决反对。虽然诚如周扬所说,上海与沙汀密切联系的作家较多,但迷茫的沙汀还是决心去青岛看看,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学路程。他深感热闹的上海没有属于他的创作土壤。

6月,沙汀终于动身到了青岛,住不起高档的住宅,美丽的海滨并不属于他。他勉强起笔,还为在上海创办新杂志的李辉英供稿,但是他对作品也并不满意。他来青岛本想寻个清静,无奈清静也扼杀了创作的灵感。

与妻子黄玉颀的关系也时而有争吵,年少的儿子为家庭增添了温馨,也为这对年轻夫妻增加了吵架的机会。沙汀总是让着比他小的妻子。由于分担了很多家务,创作更加艰难。

在青岛安了家不久,沙汀便接到哥哥的来信,母亲去世了!虽然沙汀四处求学已离家多年,还是被这一噩耗深深打击,更何况,母亲的谢世也使他失去了本就不多的接济,一家三口要靠稿费继续维持在青岛的生活几无可能。

沙汀与妻子彻夜长谈,黄玉颀身体不好,儿子杨礼年龄太小,奔波回川很难,而抛下妻儿,沙汀又绝做不到。无奈之下,沙汀又一次返回上海,借助上海朋友的帮助,再看下一步。

沙汀一家决定坐船回沪,那天海上的风浪并不大,但第一次坐船的沙汀夫妇还是因为晕船颇为受苦,只有年少的小杨礼开心至极,和水手们玩耍,讨月饼、水果吃。

回到上海,生活更加窘迫,周扬和周立波见好友温饱尚成问题,便通过好友吴敏在正风中学给他找了教国文的职位,后又帮他找写电影剧本的差使赚些钱,才勉强将妻儿安稳下来,自己也终于放心启程奔丧。

从上海到家乡的路途,沙汀已走过不知多少遍,然而这一遍,却是最沉重的。母亲的离去断了他的物质支援,也在精神上震慑了他。人生苦短,可是自己的路还没明晰,自己的家还尚不稳固,妻儿是他最美好而又脆弱的宝贝,文学还是热切却迷茫的梦。

这时的沙汀,没有一刻不在问自己———何处为家,何以为文。(王雪)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