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大争论:“两个凡是”还是改革开放?

2014年05月04日13: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近日,《红岩春秋》发表文章《回望改革开放以来三次大争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的一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史无前例,但与之伴随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自1978年以来,围绕改革主题有过三次大的争论:第一次争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第二次争论是围绕市场化改革主题展开的争论;第三次争论是始于2004年的国有企业改革所引起的新一轮争论。回顾这三次争论,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摘编如下。

第一次大争论:“两个凡是”还是改革开放?

1977年2月7日,经华国锋批准,“两报一刊”联合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两报一刊”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这三家报刊的联合社论是当时最高宣传权威。社论一出来,大家就知道这是中央最新工作方针。此次发表的社论提出这样一个号召:“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是“两个凡是”。

而针对“两个凡是”,有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先于1978年5月10日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上发表。第二天,《光明日报》以“本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发表。第三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转载。

文章发表之后,遭到不少上层人士强烈指责。关键时刻,邓小平给予了支持。5月30日,邓小平说:现在,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都成了问题,可见思想僵化。

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会上,围绕真理标准讨论问题,又展开了长时间激烈交锋。辩论的结果是,“两个凡是”失败了,“实践标准”获得肯定。

邓小平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说,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在这个会议的基础上,12月18日到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其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另外,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对经济管理体制要着手认真改革,这是在中央全会上第一次提出“改革”这个词;公报还提出要努力采用各国先进技术经验,这就是“开放”。三中全会还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讨论,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经过第一次大争论,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上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平反冤假错案,为大批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老同志老干部恢复了名誉;二是在邓小平的直接支持下,小岗村第一个在全国实行了包产到户;三是1979年4月,由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提议要求创立特区,得到邓小平支持,第一个特区在深圳“落户”;四是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政治局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破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五是放开了个体、私营经济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思瑶、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