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首次在互联网公布日本战犯侵华罪行自供

刘斐 李云路 黄小希

2014年07月03日19:43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中国首次在互联网公布日本战犯侵华罪行自供

“1942年10月,对滦县潘家戴庄1280名的农民采取了枪杀、刺杀、斩杀及活埋等野蛮办法进行了集体屠杀,并烧毁了全村800户的房屋。”

“我为了试验以空气注射杀人的方法,于1945年春在怀庆的师团野战病院命令‘进行试验’。”

“1945年,在蟠居地区命令设立所谓慰安所,并引诱约60名的中国妇女和朝鲜妇女任慰安妇。”

……

这是一份记录于50多年前的审判笔录,曾任侵华日军陆军中将、第117师团长的战犯铃木启久在笔供中这样记述。38页蓝色手写字迹的笔录原文后有铃木启久的签名画押。

中国中央档案馆3日首次透过互联网公布了日本战犯的侵华罪行亲笔供词和相关资料,铃木启久是第一份。其他44名日本战犯笔供原文及中英译文,将以一天一个的频率密集“上网”,以无可辩驳的证据,向世人揭示日本侵华期间的暴行。

从笔供内容看,45名日本战犯在中国犯下的主要罪行包括,策划、推行侵略政策,制造细菌武器、施放毒气,进行人体活体试验,屠杀掠夺资财,毁灭城镇,强征慰安妇、强奸妇女,驱逐和平居民等一系列违反国际准则和人道主义原则的令人发指的罪行。

再过4天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肇始的“卢沟桥事变”77周年纪念日。就在2天前,日本安倍内阁突击解禁了集体自卫权,开启了再次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之门。

“中方在这样一个时间点、采取互联网的方式公布了战犯本人写的笔录原文,一方面透过战犯本人写的笔录表明侵华事实不容置疑,一方面警告安倍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可能给本国和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而用互联网的方式则可以更大范围地扩大影响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说。

新中国成立后,共接管和关押日本侵华战犯1109人。1956年,对其中职务较高、罪行较重的45名日本侵华战犯提起公诉,所有被告均承认全部起诉事实。

战犯上坂胜说:“我所犯下的罪行比起诉书所提到的还要多,应该说是犯下了滔天罪行。”

数十年过去了,日本战犯的笔录字迹依然清晰,但是,日本战后出生的人对军国主义给亚洲人民造成的苦难记忆已经模糊,而近年来日本当局将历史任意打扮,在教育、宣传等方面不断推卸战争罪责、美化侵略行为。

多位到过日本的学者表示,如今,相当一部分日本普通民众只称“那场战争”或“大东亚战争”,而不说“侵略”;只知东京大空袭,而不知日军对重庆平民无差别的轰炸;只谈广岛原子弹爆炸造成20余万伤亡,否认日军南京大屠杀戕害30多万人。

“此次公布的战犯罪行自供与之前公开的大量客观史料有很大不同,是这些战犯经过思想改造、良心发现而主动供述的罪行记录,是从人的角度还原历史原貌,能让更多的人包括日本民众有机会了解到一个真实的历史。”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前所长蒋立峰说。

今年以来,吉林省档案馆、沈阳档案馆、济南警察博物馆陆续公布了一批日军侵华战争罪行证据资料。

中国还将有关南京大屠杀和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受理中方申报。

“抗日战争对于中国人民而言,是刻骨铭心的民族记忆。不断地深入挖掘、搜集、研究和揭露日军侵华历史证据,是中国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的具体工作,是世界对反法西斯战争进行集体记忆的一部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说。

李宗远表示,世界上任何国家如果忘记历史,必然会遭到历史的惩罚。中国如今敢于直视惨痛的历史伤疤,将民族痛苦记忆公布于世,正是为了让世人从中汲取教训,为维护和平而努力。

此次中国公布日本战犯侵华罪行自供的消息引发了中国网民关注。

“看得我好想哭,翻译成日语吧,让日本民众看看他们的‘英雄’。”网友“Sue1213LX”说;

“这不是拉仇恨,这是历史。”网友“見怪8怪”说;

“请正视历史,珍惜和平。”网络名为“sarah0011”的用户说。

据悉,除了陆续公布45名战犯的罪行自供笔录,中央档案馆还在着手整理未被判刑的1017名日本战犯笔供档案,将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形式公布。这些包含日文原文和中文译文在内的馆藏战犯笔供数量多达近20万页。

李宗远告诉记者,他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也收藏有部分侵华日军罪行供述的历史资料。这座位于北京卢沟桥的纪念馆正在为“卢沟桥事变”77周年纪念做准备。

李宗远说,自1987年以来,有大约20万日本民众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遗憾的是,2005年后来自日本的参观者数量逐步下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真正牢记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才能使世界达到真正的持久和平与稳定。”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李明华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