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邓子恢:群众的贴心人

符维健

2014年08月12日15:0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福建党史月刊》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邓子恢一生经历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岁月,他的光辉业绩,特别是在农村和群众工作方面的独特创造,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他平易近人,经常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出现在群众之中;他虚怀若谷,制定方针政策时,总是从农民摆脱贫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出发。他曾经说过:“一生一世干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这正是他一生的生动写照。

深入群众,找到最合适的土地分配方法

1928年3月4日,震惊八闽的农民暴动在龙岩的后田举行,邓子恢、郭滴人在领导暴动后马上实行了土地革命,烧毁了地主的田契、债券,没收了地主的钱、粮等分给贫苦农民。农民们欢声雷动,扬眉吐气。但在敌人的进攻下还来不及分田,直到邓子恢带领暴动武装转移到永定后,才在溪南区进行了分田的实践。

在讨论分田的具体政策时,邓子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当时闽西从来没有搞过土地分配,中共中央在此以前虽然发布过关于土地革命的纲领,但邓子恢他们没有见过。不过,邓子恢懂得,有一个原则必须坚持:就是要尽量满足农民的经济要求,争取和团结群众的大多数。而且他相信,农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对每一块田地都非常熟悉,只要到他们中去,跟他们多商量,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于是,邓子恢和张鼎丞在金砂乡召集雇农、中农、农会干部等代表开座谈会,了解全乡的阶级状况和土地占有比例,进而请大家讨论分田的原则和具体办法。在座谈中,代表们提出很多问题,同时也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最后,邓子恢和张鼎丞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作了归纳和总结,制定了土地分配的政策,确定了具体的办法。这些政策经区苏维埃政府讨论决定后,张榜公布执行。简而言之,就是以乡为单位,在原耕基础上,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

为了使干部掌握好分田的原则和办法,邓子恢亲自到进行试点的上金、中金、下金3个村子去,成立没收和分配土地委员会,进行人口和土地的调查,召开各种会议,宣传党的土地革命主张和分配土地的方法,力求做到公平合理。此后,溪南区苏维埃政府将在金砂乡取得的分田经验在全区推广实行,在很短时间内,有10多个乡约2万人口分到了土地。这次溪南的分田实践,为后来闽西的土地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30年上半年,邓子恢经过调查研究,认为溪南分配土地时,只重视土地数量上按人口平均分配,因而许多地主、富农保留了好田,而贫雇农分到的多是瘦田、坏田。因此,决定再加上一条“抽肥补瘦”的规定。这种做法在龙岩东肖首先试行后,深受农民的欢迎,然后迅速推行到闽西各县。

在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在毛泽东的亲自指导下,制定了一部比较完善的闽西土地法,它对我党土改总路线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南阳会议上,毛泽东称赞“闽西土地解决办法最好”。这其中,邓子恢功不可没。

四回龙岩,情系老区群众生产生活

邓子恢认为,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脱离群众,要教育党员干部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党的最根本的工作方法。

1953年,中央成立农村工作部,邓子恢出任农村工作部部长。龙岩是邓子恢的家乡,他熟悉这里的一切,十分关注家乡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11月,邓子恢回到龙岩,见到全县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非常高兴。在龙岩县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上,邓子恢作了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的报告。他在深入东肖等地的互助组、初级社调研时,勉励大家要“稳步前进”,要“做好一步再进一步,做好一乡再做一乡”。

1956年11月中旬,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子恢又一次回到家乡龙岩。在龙岩的40天时间里,他不顾年迈与体弱多病,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调查研究。他拄着手杖,亲自到白土等地考察,召开了10多次座谈会,接待群众约700人次,处理来信1400封,了解到许多在北京无法知道的情况。期间,他还先后6次向中央报告了考察的情况,引起了中央的重视。

三年困难时期,龙岩也出现严重困难,群众纷纷给邓子恢去信反映情况。家乡的问题深深牵动着邓子恢的心。1961年4月初,邓子恢率领调查组到达漳州调查。4月15日,邓子恢和张鼎丞一道回到了龙岩。在龙岩的20多天中,邓子恢先后参加了龙岩县东肖公社社员大会和龙岩地委机关党员干部大会,宣讲“农业六十条”草案;到东肖、湖邦、曹溪、小池、城关等公社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了解情况,研究问题。

在东肖的邓厝,全村老少都争先恐后来看望邓子恢。为了答谢父老乡亲,邓子恢托人买了许多面条,在家里煮了几大锅请大家吃。他给大家鼓劲说:这几年农业生产没有搞好,主要是受了“瞎指挥”和“共产风”的影响。现在毛主席下了“农业六十条”,就是为了要纠正这些错误。今后农业生产靠农民自己当家做主,坚决按照“农业六十条”办,千方百计把农业生产搞上去,还要搞副业生产,像当年支援红军那样支援国家。他说,革命战争年代大家冒着生命危险都过来了,现在解放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个困难时期是一定可以渡过的。

这次的农村调查之后,邓子恢向中央写了《关于闽西农村调查的报告》,提出:食堂应该全部停办;在自留地少而又有荒地的地方,应该允许社员开荒,谁开谁种谁收。后来通过的“农业六十条”修正草案中,邓子恢的这些意见大部分被吸收了进去。

1961年10月,邓子恢带领工作组经郑州、南昌,于28日到达龙岩。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他第四次回龙岩。龙岩人民听到邓子恢又回来了,欢欣鼓舞,他们说:老邓前次带了“农业六十条”来,这次说是带了“大包干”来,来一次变一次,一次比一次好。

一到龙岩,邓子恢就随工作组到东肖公社的后田、邓厝、盂头等大队搞基本核算单位下放生产队试点。经过十来天的紧张调查,11月9日,邓子恢向中央写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试点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央认为这个报告很好,于11月23日批转了。毛泽东还在为中央起草的批示中建议“各省委第一书记带若干工作组,采取邓子恢同志的方法,下乡去,做10天左右的调查研究工作”。

(本文作者系中共新罗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