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邓嗣禹在哈佛大学
美国LLC出版社《中国政治史》书影(2011年)
在我刚记事的时候,家里就珍藏有一本全英文的大部头书籍,母亲告诉我,这是你外公翻译的中国历史名著。
全棕红色的精装书籍,封面看上去有点刺眼,由于年代已久,书的四周已开始起毛边。据母亲说,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她上大学时期外公从美国给她寄来的。“文革”期间,一直深藏在箱底最隐蔽处,只是天气好的时候,为避免发霉才拿出来晒一下。几十年间,我们家从南到北曾多次搬家,许多东西都已经舍弃,但这本书却一直伴随我们走到了今天。
上了中学以后,我借助英汉词典,慢慢地翻译出了书名:《中国政治史(1840-1928)》,原著者为李剑农,1956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当时,由于专业的局限性,我并没有认真对此书进行研究,只是认为外公是一位了不起的留美历史学家,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大学者。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的时期,已经在燕京大学留校任讲师的邓嗣禹,忽然接到同学房兆楹由美国发来的电报,邀请他立即前往美国华盛顿,协助时任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主任的美国著名汉学家桓募义博士编写《清代名人传略》。当时,华北对外的交通已经断绝,无法前往上海乘船,为赶任期,于是绕道东北,经韩国至日本横滨搭船,再乘船到美国。
那时的外公是个年仅32岁的热血青年,乘船途中非但不接受日军的侵华宣传,有时还加以驳斥,因此备受日本特务、警察的困扰。他曾多次面临被拘的危险,因同行的美国朋友紧随不舍,才幸免于难。晚年时,台湾《传记文学》曾将他当时在船上写的日记进行过连载。
说起桓募义,他应该是比费正清资格更老的美国汉学家。早在1936年,外公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出版《中国考试制度史》一书时,他曾为此书撰写过长篇导读文章,向西方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这一次可以说是再次合作。外公在编写《清代名人传略》时,负责洪秀全、曾国藩等33位人物生平事迹的撰写,费正清当时协助他编写过其中3位人物的事迹。
1938年,外公获得燕京学社第二批奖学金,在美国哈佛大学师从费正清,1942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之后,他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印第安纳大学任教。1950年,他在执教中国近代史时,由于缺乏教学资料,便将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的部分内容译成英文,用作研究生教学参考教材。
之后的几年中,他以1948年商务印书馆的版本为基础,对全书进行翻译,并增补了若干内容,于1956年首次在斯坦福大学出版,仅比大家熟知的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英译本(1953年)晚了3年。亚玛逊网显示,从1962年到2011年期间,美国至少有3家出版社将此书多次再版,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生教学中非常流行的参考书,1964年印度版本在新德里出版。这些版本我都分别有所收藏。
邓嗣禹在该书英文版出版之前,首先交给费正清审阅,并在此书第一页显著位置注明“献给费正清”。费正清回信认为《中国政治史》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最清晰的唯一全面的评述,对于西方的研究学者来说,作为一种可靠的纪实史和资料简编具有重要价值”。
58年过去了,读者还可以在国内外各大图书馆,检索到这本书的最新版本,它仍然在放射着学术的光芒!
(彭靖 作者系邓嗣禹外孙,香港国际商学院客座教授,管理学博士)
■资料链接
邓嗣禹简历
邓嗣禹(1905年7月25日~1988年4月5日),字持宇,湖南常宁黄洞乡人。1932年燕京大学毕业后,留学哈佛大学,与林语堂、陈寅恪等同为哈佛燕京学社成员,师从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先生,于1942年获博士学位,后长期任教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并被哈佛等名校聘为客座教授,是尼克松首次访华时的代表团成员之一。
在国内外学术论坛上发表过百十篇专论,主要著述有《中国考试制度史》、《通俗汉语(附文法注释)》、《太平天国起义的新见解》、《太平天国起义与捻军运动》、《清朝政治制度》、《太平天国起义史编纂》、《现代通俗汉语》、《太平天国起义和西方政权》、《文化革命后中国的教育》等。有些论著已成为欧美各大学研究中国近代史所必备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