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国经济网:在新一轮深化改革中纪念邓小平

2014年08月19日13:5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纪念一个人,主要是纪念一个人的精神。邓小平时代,是改革时代。鉴往知今,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需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打破思想或体制上的束缚,继续深化改革,这或许是纪念邓小平的最好方式。

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的纪念活动从年初开始,近日逐渐走向高潮。有媒体评价称,中国进入了“纪念邓小平时间”。

纪念一个人,主要是纪念一个人的精神。邓小平的名字之所以响亮,是因为它和中国的变革联系在一起。今天,许多人怀念意气风发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不过是怀念那时的种种变革,恢复高考、下海经商、包产到户……命运的车轮在那时发生扭转,激发了社会的创造力,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

邓小平时代,是改革时代。对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来说,改革,就是把计划经济体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今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在30多年前,人们不清楚什么是市场,一切听从于国家的计划、安排。经济管理的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里,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手段,基本没有市场调节,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高度计划下的中国面临的是共同贫困。1978年,中国的人均GDP仅为155美元,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9.1%,而城镇失业率更是高达19%。

“不改革就等死”,但也面临诸多阻力。我们称邓小平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实事求是地说,改革之初的改革者很难明确中国的改革目标,更多是“摸着石头过河”。何况当时还有舆论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志之一,而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应该说,邓小平以他的胆识、气魄打破了种种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历史关键时期,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

在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中,邓小平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他的这一旗帜鲜明的讲话捅破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这层窗户纸,也为党的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改革目标这一历史性突破奠定了理论基础。

邓小平把中国引出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死胡同,先易后难、先外围后核心的改革策略推动经济繁荣和深化改革相互促进,不断形成良性循环。发展至今天,经济体制改革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经济倡导的权力均等、自由选择、公平竞争等观念已深入人心,解放市场已成为新一届政府锐意改革的方向。

只是,先易后难的改革如今要啃“硬骨头”了。改革积累的问题,如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是否舍得松开,市场经济下如何把握“无形之手”等等,怎么解决,都在考验决策者的智慧。鉴往知今,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需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打破思想或体制上的束缚,继续深化改革,这或许是纪念邓小平的最好方式。(马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