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邓小平改革思想和精神推进改革
■国防大学政治委员 刘亚洲
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最重要的是,要用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和改革精神,推进当代中国的改革事业,以坚定的决心和意志,把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战略决策贯彻好落实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高度。邓小平同志始终胸怀全局,洞察大势,他说,“不管对现在还是对未来,我讲的东西都不是从小的角度讲的,而是从大局讲的。”有了这样的大胸怀、大视野,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他才推动了一系列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大决策。当前,世界进入新一轮大动荡大变革大调整,中国又处于新的历史关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习主席把握时代机遇和潮流,出台了一系列战略决策。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战略高度,学习习主席的战略思维和前瞻思维,主动筹划改革,自觉拥护改革。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政治智慧。改革是一场革命。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和推动中国改革中展现了特有的大智慧与大手笔。正如习主席称赞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中国的老百姓,则更津津乐道于“白猫黑猫论”质朴中蕴含的大力量。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政治智慧,积极稳妥落实好各项改革部署。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历史担当。邓小平同志把自己当作中国人民的儿子,把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寓于百折不挠推进改革的大担当之中。每当改革遭遇强大阻力时,他总是第一个出来顶住质疑,为改革摇旗呐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明确提出,“要有大担当”;特别是在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上,更展现了“置个人生死毁誉于度外”的大无畏勇气。我们要向邓小平同志和习主席学习,敢于承担风险,以大气魄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关键时用得上,危机时豁得出,一往无前推进改革。这也是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
军队就是提高战斗力
■总参谋部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杨存社
“军队就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论断,是我党建军治军的一贯思想,是贯穿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一条红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领导我军开启了强军兴军的新征程。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结合新的形势任务,不断深化对“军队就是提高战斗力”这一论断的认识理解,坚持战斗力标准,抓好战斗力建设。要着眼国家安全需求,清醒认识军事手段始终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不动摇,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要牢记军队根本职能,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军队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切实用以引领工作指导、统筹资源投向、评价使用干部、检验工作成效,做到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真正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
邓小平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的启示
■西安政治学院政治委员 薛保国
邓小平军队政治工作思想,给我们推进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多方面启示。
邓小平一再重申党要管军队。习主席强调抓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刻也不能放松。军队政治工作必须加强军魂教育,不断提高官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觉和实际能力,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邓小平提出政治工作要保障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习主席强调抓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把培育战斗精神、培养战斗作风突出出来。军队政治工作要牢固树立战斗力标准,大力加强战斗精神培育。邓小平强调要注重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加强和改进政治工作。习主席指出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军队政治工作既要坚持根本原则制度和根本作风方法,又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政治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法治化水平。
建设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强大海军
■海军指挥学院政治工作系主任 宋联江
邓小平建设强大海军思想,划时代地提出近海防御战略思想,明确了新时期海军建设和运用的新方针,把海军的作战空间由近岸拓展到近海,与时俱进地提出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为新时期海军建设指明了方向。新形势下,实现中国梦对海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要把握建设海洋强国对海军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拓展安全防卫空间。二是要把握应对世界新军事革命对海军信息化水平的新要求,坚定地把信息化作为发展方向。三是要把握打赢信息化海战对军事斗争准备的新要求,以能打胜仗的标准引领海上军事斗争准备,创新作战方法,制定周密、可行、顶用、可胜的作战方案预案,在危局、险局、困局中砥砺摔打部队,锤炼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不断提高实战化水平,努力把人民海军建成“精干、顶用”,随时能打胜仗的海上劲旅。
大力推进我军武器装备创新发展
■总装备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姜鹏武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启示我们必须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装备建设的战略基点,大力推进我军武器装备由被动追赶向主动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投入驱动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关于“深化国防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启示我们必须把深化装备领域改革作为装备建设的战略之举,深入研究论证装备领域管理模式创新、装备保障指挥体制、军民深度融合等重大改革问题。关于“走军民结合道路”的重要论述,启示我们必须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装备建设的必由之路,将装备建设植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努力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关于“坚持质量第一”的重要论述,启示我们必须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装备建设的生命工程,大力提升科研试验综合能力,大力推进现有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后勤要为战斗力服务
■后勤学院后勤政治工作系主任 王纯银
邓小平为后勤工作明确了“一切为提高战斗力服务”的定位,强调“搞后勤也是为了打仗”,要把钱“真正用在加强战斗力上”。同时,邓小平科学阐述了现代战争保障力的内涵,指出,“不单是尖端武器,常规武器有科研问题,就是减轻战士身上带的东西的重量,同样有科研问题。现在一个战士要背几十公斤,怎么打仗呢?……这不是小事”。现代战争条件下,从科技进步方面探索保障力的提升路径,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后勤建设思想的理论精华。
邓小平军队后勤建设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邓小平强调,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新时期,“军民融合”是我们必须做好的“大文章”。邓小平提出要“向科学技术要后勤保障力”。当前,要以信息化引领后勤保障能力整体跃升。邓小平要求后勤要以改革促发展。新阶段,要紧贴“三大建设任务”,推进后勤改革。
邓小平军事战略理论的时代价值
■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副所长 马德宝
邓小平军事战略理论,推动党的军事战略成功转型,在当前具有其特殊的时代价值。
一是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突破了战争与革命是时代主题的思想禁锢。当前,国家安全问题严峻复杂,必须准确把握安全需求新变化。
二是牢牢把握维护国家利益这一根本基点。邓小平放弃以意识形态论亲疏、划界线的做法,把维护国家利益作为军事战略筹划和指导的基本出发点,要求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前,要更加注重运用军事力量和军事手段营造有利战略态势。
三是牢牢把握人民战争这一基本战略思想。邓小平要求始终坚持人民战争,强调探索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把思想从对人民战争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为人民战争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指明了方向。
建设强大的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副教授 王 娟
邓小平高度重视第二炮兵建设,提出“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干有效的战略导弹部队”思想。其主要内涵有:战略导弹部队作为“大国支柱”,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确保我国大国地位中发挥了重要支柱和后盾作用,是国家实力强大的重要标志;要求战略导弹部队“精干发展”,整个导弹武器系统性能优良,部队编制体制合理,官兵军政素质优良、军事技能过硬、政治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战略导弹部队要具备“多元制胜”的力量结构,实现由单一的核体制向多种体制转变。
习主席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建设“精干有效”战略导弹部队思想,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信息化战略导弹部队”。新形势下,推进第二炮兵建设,全面提升战略威慑与实战能力,必须加强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增强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
开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光辉历程
■空降兵某部政治部主任 郭普校
邓小平在领导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中,强调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解决现代化问题,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军事人才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强调“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后勤装备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要求后勤战线要完成实现自身现代化和保障整个军队现代化的双重建设任务,武器装备发展要坚持质量第一、量力而行、少而精的原则;编制体制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组织保证,强调“抓军队,要抓编成,抓体制”,推进“合成军”建设;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些思想体现了对国际战略形势的清醒判断,昭示我们必须以强军目标为统领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体现了对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昭示我们必须坚持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
写在太行山上的光辉篇章
■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史鲁泽
1937年至1946年,邓小平在太行山上战斗工作了9年。在此期间,他敢于斗争经受考验,始终保持坚如磐石的政治信念。面对严峻对敌斗争形势,邓小平始终抱定革命必胜信念,以高屋建瓴的战略智慧、敢打必胜的斗争精神,英勇顽强、不懈战斗,进一步铸就了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他不畏艰险开创新战局,充分彰显勇挑重任的历史担当。晋冀鲁豫根据地和一二九师一直处在战略全局的关键位置,是同敌人针锋相对斗争的最前线,从挥师挺进敌后到开辟巩固根据地,邓小平出色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重任,表现出一个卓越领导人敢于担当的精神。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充分展示了卓越非凡的胆识谋略。邓小平和刘伯承率领部队与强敌长期反复拉锯作战,取得一系列战役战斗胜利,丰富提高了指挥艺术和军事谋略,体现了个性鲜明的军事思想,为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源泉。
锻造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雄师劲旅
■65735部队政治委员 王洪刚
百色起义是邓小平同志军事生涯的重要发端。这次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开创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为壮大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部是红七军传承至今的唯一血脉,先后参加了勇夺娄山关、伏击黄土岭、解放石家庄等战役战斗,铸就了红色劲旅,血色辉煌。
当前,着眼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继续弘扬百色起义精神,必须传承“铁心向党”的坚定信念,铸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必须恪守“服务人民”的建军宗旨,保持内外团结、尊重群众的光荣传统,必须发扬“平时敢拼”的意志作风,培育闻战则喜、敢打硬拼的战斗精神,必须践行“战时能赢”的标准要求,锤炼扎实过硬、绝对胜出的打赢能力,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努力把部队锻造成无愧于百色起义革命前辈的雄师劲旅。
推动军事科技人才工作创新发展
■国防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 张青卫
信息化战争时代,知识成为直接战斗力,军事技术创新能力的“时代差”将使国家安全面临巨大风险,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邓小平军事科技人才思想是正确把握这一时代大势的理论结晶。当前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的缺失是制约我军高科技人才培养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们要继承邓小平军事科技人才思想,推动军事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发展。以邓小平军事科技人才思想为指导,推动军事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创新发展要做到五个坚持、五个统一:坚持科学的求实精神,力求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坚持缜密的系统思维,力求育人与用人的统一;坚持又红又专的人才标准,力求立魂与立制的统一;坚持公平合理的用人原则,力求选配与管理的统一;坚持大胆改革的创新意识,力求提高与搞活的统一。
始终坚持人民军队性质
■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理研室副主任 刘忠卫
邓小平依据新的历史条件对我军性质作出新的概括,他提出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并就如何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一是我们这个军队是党指挥枪,二是军队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三是要选党性强的人接班,四是军队不能搞小圈子,五是要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些思想观点,抓住了保持人民军队性质的关键和要害,揭示了我军建设的本质和规律。
新形势下,我们要继承发展邓小平的重要思想,以习主席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解决好永葆人民军队性质的时代课题。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做到一切行动听党指挥。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切实解决官兵现实思想问题。要坚持从政治上考察和使用干部,确保枪杆子牢牢掌握在忠诚于党、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可靠的人手中。要始终保持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大力培养革命军人的血性胆气。
邓小平军队改革思想的指导价值
■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理研室研究员 刘朝君
邓小平大刀阔斧推进军队改革,形成了邓小平军队改革思想,对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具有重大指导价值。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军队改革思想的逻辑起点,深化军队改革必须把握大势、顺势而为。邓小平精辟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当前,必须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潮流,通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成大国军队、一流军队。
“利于提高战斗力”是邓小平军队改革思想的核心,深化军队改革必须着力解放和发展部队战斗力。邓小平指出“军队改革就是提高战斗力”。当前,必须聚焦战斗力标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
“调整编制、完善制度”是邓小平军队改革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化军队改革必须切实推进组织形态现代化。邓小平强调军队必须“精兵、合成、高效”。当前,必须着力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邓小平治疆战略思想的启示
■乌鲁木齐民族干部学院副教授 徐卫东
邓小平在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特别是新疆治理问题的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治疆思想,对新形势下做好新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强调“新疆稳定是大局,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启示我们确保稳定是基本前提,必须坚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新疆工作的总目标。邓小平强调“要使生产发展起来”,启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一解决新疆问题的总钥匙。邓小平强调“要把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启示我们必须依法治疆。邓小平强调“无论哪一个民族的生存、繁荣和幸福,都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家庭、和祖国不可分离的”,启示我们必须打牢各民族团结奋斗这一解决新疆问题的政治基础。邓小平强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屯垦戍边的战略之策,不断加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设。
学习邓小平国家安全观
■武警警官学院教授 葛成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判断,以开阔的战略视野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提出了维护我国全面安全的途径和策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家安全观,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
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其核心思想体现在六个方面: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社会稳定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制度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基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独立自主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立足点;“韬光养晦”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策略方针。
学习研究邓小平国家安全观,对于清醒认识我国目前安全环境,增强战略定力,进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地提高综合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打下坚实基础;必须树立综合安全观,对维护国家安全实施科学运筹指导;必须建立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科学运用新时期军事力量
■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理研室主任 王建伟
邓小平新时期军事力量运用思想,深刻揭示了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的特点规律,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抓好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是必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深化拓展军事斗争准备,加快推进军队建设和改革,切实肩负起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大使命。二是必须从政治高度认识和筹划军事力量运用问题。坚持军事服从政治、战略服从政略,既坚守底线、坚决斗争,又着眼全局、保持定力,有效管控危机和风险,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发展大局。三是必须着力提高军队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四是必须坚持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提高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五是必须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在完成军事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港澳驻军是重大战略决策
■广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理研室副主任 刘元亮
邓小平关于港澳驻军的重大决策,为在“一国两制”条件下驻军治军提供了根本遵循。战略地位上,明确驻军是中央直接领导的防务力量;职能任务上,明确驻军是宣示主权、履行防务,维护繁荣稳定;性质宗旨上,明确驻军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方针原则上,明确驻军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依法驻军;组织形态上,明确驻军是实行特殊的领导方式和体制编制。这一重大决策,是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建军治军思想与港澳特殊情况的完美结合。
驻军以来的积极探索,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具有重大意义;驻军始终是落实“一国两制”的强大后盾,是港澳繁荣稳定的重要保障;驻军为党、政府加强与特区的联系提供了重要桥梁纽带。驻港驻澳部队的成功实践,日益彰显这一决策的强大生命力和长远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