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已经80岁了,在我的家里挂了不少照片,有带领官兵搞农业生产时照的,有抗美援朝回国时照的,有部队训练中照的……但最让我动心的还是那幅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合影的照片。”初秋时节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黑龙江省军区牡丹江军分区干休所离休干部林会友,向我们讲述起他的难忘经历。
说起当时的情景,林老的心情就很激动。1957年6月3日,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首届军械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代表。那晚,他不但和毛主席亲切握手,还看到了敬爱的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我能有这样高的待遇,与我作战勇猛、肯于吃苦是分不开的。”林老回忆说,1949年底,他奉命带一个连队搞农副业生产。当领导征求他的意见时,他二话没说就出发了。
新年刚过,冻土还在沉睡的时候,他就率领着100多名官兵,打着红旗开到了沈阳苏家屯。没有营房,他就率领官兵在野地里搭帐篷;没有炉灶,他们就自己垒。摸惯了枪把子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下子成了“庄稼司令”,他当时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只能迎难而上。安顿好官兵住的地方,他就带着几个排长冲入凛冽刺骨的寒风中。100多垧地,他们一块块地走,哪个地块石头多、哪个地块地势低、哪个地块杂草多,他们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为掌握各地块的土壤情况,他们就用镐在冻得梆梆硬的地上,硬是刨出一块块冻土,精心用塑料布包好后,打上标签带回营房。尔后,林会友和通信员背上这些土块到省城,找有关科技部门进行化验,找准适合种的粮食作物。
“种庄稼不比伺候孩子省心,哪个时期耕作,哪个时期下种,哪个时期施肥……都有说道。”林老说,为不失时机地掌握好各个环节,他主动向当地有经验的庄稼把式学习。人们经常看到,身穿绿大衣、带个小本本、口袋里揣点旱烟的他,经常出现在群众的田间地头,虚心请教。
小麦种上了,开始长势良好。可到了麦苗要出穗时,突然老天不作美,1个多月滴水未下,麦苗旱得都打了蔫。附近大沟里的水抽干了,他带头挑水,为麦苗灌溉。从小河沟到麦地好几百米的距离,他就光着膀子,脖子上系条毛巾,一趟又一趟,肩膀都被扁担压出了血,背上的皮晒掉了一层又一层。凭着他和战友们的一双铁肩,保证了小麦的正常出穗。
小麦收割后,在缺少脱麦机的情况下,为防止雨后麦穗发芽烂掉,林会友又带领战士们吃住在麦场,靠棍子打、石磙子轧等方式及时将小麦从麦穗中脱离出来。那时,他们浑身上下都是麦芒,一出汗,麦芒扎进皮肉里疼痒难忍,但官兵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当年,他们圆满完成了保证1个团3个月口粮的任务。事后,林会友作为特等劳动模范,和其他兄弟单位的战友一起进京受表彰,并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此后,又因在朝鲜战场上作战勇敢,作为战斗英雄受到毛主席的第二次接见。抗美援朝结束后,林会友继续发扬那种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多次被评为先进,又连续两次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如今,每当想起这些难忘的经历,我都感到不枉此生!”林老自豪地说。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