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杨胜群:编写《邓小平文集》过程中被伟人担当精神感动

2014年08月29日10:1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8月29日电(张湘忆) 29日上午,中央文献研究室专家做客人民网·党史频道,为网友讲述《邓小平文集》和《邓小平传》编辑出版背后的故事。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邓小平传(1904-1974)》主编杨胜群指出,在编写《邓小平文集》的过程中,深深地被邓小平的担当精神所感染。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邓小平传(1904-1974)》主编杨胜群

杨胜群谈到,我们在编写过程当中深受感染。一个就是他的担当精神,邓小平同志可以说是勇于承担重担的一生。1929年他到广西去领导广西党的工作,发动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立红七军时才25岁。后来到了中央苏区,先后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县的书记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那是中央苏区的南大门。到后来抗日战争时期,任129师的政委,和刘伯承领导晋冀豫和晋冀鲁豫根据地在华北敌后抗日斗争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表现得特别突出,邓小平自己说他一生最高兴的时期就是解放战争时期,打大仗,打得痛快淋漓。我们大家都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挺进大别山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用他的说法,就是一头挑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全局,一头挑着党中央的安危。这十万大军挺进大别山,要过黄泛区和陇海线,要过大江大河,哪一步出现差池都不行,都会前功尽弃。所以他后来还回忆说,当时过黄河区的时候,听说黄河水要来了,他都能清晰地听见自己心脏拼命跳动的声音。后来到了大别山以后,大别山区十分艰苦。他和刘伯承分兵两路,刘伯承带一部分部队转到外线作战,他带领一部分部队在内线作战。什么情况?他说指挥10个旅的部队同国民党33个旅的部队作战。这就是担当。

杨胜群指出,古今中外的一些历史人物都难以做到的是什么?就是对工作当中出现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这是一种担当,而且是一种胸襟。比如,反右斗争扩大化错误,邓小平当时认为反右是必要的,但是他当时非常鲜明地提出来要防止简单粗暴,防止扩大化,他甚至讲到:这个时候我们最容易犯简单粗暴的错误,如果犯了这个错误,将来运动结束以后我们是要做检讨的。但是,我们后来还是犯了严重扩大的错误,这是历史造成的,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已经习惯了用群众运动来解决政治问题。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能改变的问题。后来他讲到反右的时候还是承担了责任,他说:不要造成一种印象,好像我们党内就毛泽东一个人犯错误别人都没有错误。反右扩大化我就有责任,我是总书记。再如,“大跃进”的错误问题,老实说在“大跃进”的过程中,邓小平一方面支持毛泽东搞“大跃进”,同时他还保持一定清醒的头脑。到后来,“大跃进”那种群众运动的方式出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八十年代,邓小平又来承担这个责任了。在他看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不在世了,由他来承担这些历史责任责无旁贷。他说,大跃进不是毛泽东一个人头脑发热,我们都头脑发热,这个错误我们都有一份。这样承担工作当中错误的责任,我觉得更难做到,不仅是担当而且是一种襟怀。

杨胜群进一步指出,邓小平对人民的赤诚之心也很令人感动。大家都知道那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对他来讲不是一句空话,体现在他做的一些大事上,也体现在他做的一些小事上。刘邓大军在大别山那么困难,为了不增加人民的负担,他发动自制棉衣的运动。他自己一针一线缝了一件棉衣,棉衣穿破了,穿旧了,棉花露出来了,军需处的人给他做了一件新的棉衣。陈赓跟他讲让他把棉衣换下来,他不换,而且把陈赓批了一顿。那么冷的天气,滴水成冰,周围的战士找些稻草烧一烧,让他烤一烤手。他让战士把稻草还给老百姓。大别山人民穷,他真是不肯动用老百姓的一根稻草。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红色访谈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