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我们是为国家而战”——几位山东籍国民党老兵的抗战故事

张春晓 齐静

2014年09月01日13:58   来源:大众日报

原标题:“我们是为国家而战”

■编者按

今年9月3日,是抗战胜利69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来临之际,记者走近抗战老兵,来到当年日军在山东犯下累累罪行的发生地,探访山东两大著名抗战纪念馆,形成了四篇报道,今日起连续推出。希望通过这组报道,回望那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苦难历史,书写山东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悲壮史诗,在铭记历史中,更加珍视今日和平之不易,砥砺民族复兴的坚强信念。

从2011年开始,山东关爱老兵志愿者召集人“妙行”就关注抗战老兵,尤其是国民党抗战老兵。现在,志愿者队伍已经达到数百人,而长期、稳定地参与组织活动的也有几十人。马上就到中秋节,志愿者们计划自己出资走访看望老兵。

“妙行”说,这是一份“泡在泪缸里”的工作,了解越深入,越能触摸到那段沉重的历史。其中有几位老兵,八年抗战的全过程都在一线战斗,他们是一群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而让他最难过的就是“来不及”:这些年来经过寻找与核实,确定的国民党抗战老兵有69人,平均年龄超过93岁,而从去年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走”了十位。

每一位老兵,都有说不尽的故事。

为国而战——

“抗日,当兵去!”

8月27日,记者经过多方打听,来到济南市天桥区济泺路上一处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房子,这里是抗战老兵崔圣武的家。

崔圣武曾是国民政府国防部警卫团二营少校营长,今年已经93岁了。他个头不高,耳背,眼睛也不太好,前几天刚做完白内障手术,乍一看,和街头闲坐的老人没什么区别。可是当他一开口,嗓门宏亮、中气十足,思路依然清晰,一如当年那位热血军人。

“‘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那时济南也深受战火摧残,驻守在黄河北岸的日军,把大炮往济南城里打,从鹊山一直打到纬一路。”崔圣武回忆,1937年他还是一个16岁的初二学生,当年8月恰逢国民党军队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长白崇禧将军提议,组织训练回族军事人才投入抗日救国,号召回族知识青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身为回民的崔圣武于是就报了名,和他一起的还有自家的两个侄子和一个外甥。

在同样的历史天空下,无数热血青年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国家号召参战,我们那是为国家而战。”1922年出生的李玉夏老人也在16岁那年当了兵,“家人不太愿意,我娘和我兄弟都说,‘你当兵还能活下来吗?’”

李玉夏答:“大学教授、大学生都参加战争,都上前线了,我能不去啊?”

李玉夏还是走了。父亲含着眼泪将其送到黄河边上,看他上了摆渡船。

后来,等到李玉夏再回到家的时候,他父亲说:“你真狠心啊,我送你的时候,你都不回头看看。”

还有一位名叫袁贻莲的抗战老兵,家境非常优越。湖南战事正紧,长沙会战正酣时,他想当兵卫国,父母为阻止他,把他衣服脱光了锁在房间里不让出去,可他还是偷偷跑出去,爬上了去往湖南的车。

向死而生——

“天天把脑袋别裤腰带上”

当真正踏上抗战之路的那一刻,他们发现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用崔圣武的话说,“天天把脑袋别裤腰带上”。

记者在微山县沙沟镇见到殷延伟时,这位93岁老人的面容深深地刺痛了记者的眼睛。他的后颈和耳后分别有一个深深的弹孔,身上还有不少伤疤。“这是在豫中会战中负的伤。”老人轻描淡写地说。

黄埔军校毕业后,殷延伟被分配至汉中,曾任国民革命军193师579团团部防毒军官,随后与29军91师272团上尉防毒军官张全瑛对调服务,不久调任第二营六连上尉连长。

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随后豫中会战打响。“那个时节,过一两天就可以收麦子了。”殷延伟所在连担任尖刀连,与敌人遭遇后,日军立即一炮连一炮地打,重机枪也打。他们占领阵地,爬上寨子的土围子,日军立即派出两架飞机一圈一圈往下丢炸弹,并用机枪扫射。

“我被日军不知是炮弹还是炸弹弹片击中,碎弹片飞进了我的背部、后脑部、颈部,还卡在右耳后的肉里,大量流血。之后,我隐约记得是在夜里被人抬着走,因为有时能看到天上有星星,但随即又会疼晕过去。”后来他不知怎么被丢在麦地边上,睡了几天也不知道,醒来后爬到老乡家找水找饭,吃了自己身上带的“人丹”(一种中药),才活了下来。

还有一些危险,不在明处,在暗处。1943年,李玉夏接到命令,到烟台鸿福大菜馆找一个代号为“O”的人接头,搜集日本海军情报。“被日本人的特务机关抓住就毁了。”好在李玉夏机敏,没有被逮住。

无怨无悔——

“我的一生是抗战的一生”

志愿者们找到老兵,都会问一个同样的问题: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抗战老兵在动荡年代,遭受过多次冲击。虽然去年7月民政部以答复人大代表议案的形式说明,把符合条件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社保范围,但记者采访发现,很多老兵依然生活困难,特别是农村的老兵,除了老人补贴,无其他收入。有的老兵,居住条件极差,几乎没有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用品,更不用说医疗保障。

面对“心愿”这个问题,与物质需求相比,所有的老兵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答案:希望被承认,我们是抗战老兵!

因此,关爱老兵网制作了纪念章发给老兵,包装盒上写着:谨献给为我中华独立自由抵御外敌的民族英雄。每一位老兵从看到纪念章时的期盼、佩戴纪念章时的激动、拍照时的庄严和自豪,让志愿者们难以忘怀。

济南有一位远征军老兵张麒麟,志愿者们找到他刚三个月就去世了。后来老兵的儿子说,在整理老人的遗物时,发现放置这枚纪念章的盒子已经磨损得非常厉害,纪念章也已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后来得知,老人每天不停重复着一件事情:打开盒子,拿出这枚纪念章观看、抚摸,然后放回去。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竟把盒子的漆面磨掉了许多。

或许,这些老兵们并不清楚这个奖章是来自官方还是民间,只要有人认可,老兵们就心满意足。记者采访崔圣武,他反复提及一个词——“无怨无悔”,那是因为媒体与志愿者组织的活动使他认为自己得到了认可,“认可了我是抗战老兵,我的一生是抗战的一生”。

这位老人经历坎坷,后来妻离子散,他怕自己尴尬的身份会拖累子女,一直没有联系同在一座城市的女儿,直到女儿通过媒体报道知道自己父亲还活着,38年中没见一面的父女才终于相见。在场者,无不动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杨丽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