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西南地区:抗战大后方的基地

2014年09月02日15:05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西南地区:抗战大后方的基地

重庆庆祝抗战胜利游行。

“愈炸愈强”是战时重庆不屈精神的真实写照。

《西南抗战史》

内容简介

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相继沦陷,何处是中华民族绝境复兴的新基地?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中,西南地区担负起了这一重任。

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重庆学者(周勇)联合四川(温贤美)、云南(谢本书)、贵州(顾大全)为代表的西南学者,合作研究,出版了《西南抗战史》,第一次全面记叙了西南地区军民对

没有西南大后方,抗战胜利会很困难

全面抗战开始以后,中国东部大片国土相继沦陷,西南地区成为抗战大后方基地,没有其支撑,中国要坚持抗战直至胜利是相当困难的。

为什么这么说?《西南抗战史》指出,8年抗战中,西南大后方加紧生产,为前线提供大量军火、粮食,开展捐献,奠定了抗战的经济基础。当时,国民政府财政共支出法币14640余亿元,四川就负担了1/3,约4400亿元。四川粮食在当时产量约为全国总产量的1/3,支援前线最有力。

此外,当时由于东部的沦陷,西南地区成为大批内迁机关、工厂、学校和人口安定的落脚点。以四川为例,抗战中,先后接纳和安置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各类机关约57个,各级干部和员工5000人,迁川工矿企业约700家,工人1万多人;迁入高等学校48所,师生2万余人,还有部分中学。重庆从1936年到1945年,人口由33万多人发展到125万人,人口净增92万,增长约3倍。而昆明人口由10万增加至30万,净增20万,增长约2倍。

再者,西南大后方源源不断地提供了数量巨大的兵力,对保证抗战的胜利可谓功勋卓著。书中显示,1937至1945年,四川历年实征壮丁数达258万人,为全国各省之冠。如果加上西康及特种部队、军事院校征用的人数,那么,四川实征壮丁近300万人。而云南在抗战8年中,先后派官兵及征用壮丁约40万人,广西仅出师之兵力即达30多万人,贵州征兵超过10万……

只有战死的忠烈没有投降的懦夫

正面战场上曾一度被戏称“降将如毛、降兵如潮”。据了解,至1943年时,投降日军充当伪军头目的国民党将级军官有58人之多,在他们率领下成建制投敌的军队达50万,成为日本占领区伪军的主要来源。

但在抗战期间,西南各省军队却涌现出大量的烈士,没有一位投降将军,也没有出现伪军。

最典型的例子是,在1938年的山东藤县保卫战中,川军112师将领王铭章奉命驻城指挥作战。日军主力以重炮、飞机猛轰,亲临城墙作战的王铭章宁死不屈,最终倒在敌人密集射击的火力中,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一。王铭章牺牲的消息很快传到城中心,守城官兵在悲痛中继续与敌搏斗,宁死也不作敌人之俘虏,最终他们以手榴弹自炸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李宗仁的回忆录中曾感慨:“川军将士以寡敌众,只有战死的忠烈没有投降的懦夫!”

千百万民工赶修公路和机场

抗战爆发前,四川还没有一条与外省交通的公路干线,虽然战前政府已动员民工修筑川陕、川黔、川湘、川滇公路,有些路线大部分已经完成,但并未全线修通。抗战全面爆发后,政府决定赶筑这四大公路辐射动脉,前后征调民工总数在250万人以上。

数量如此庞大的民工上哪找?书中披露,当时修筑公路沿线的所有四川人几乎全部被征用为民工,当时筑路无近代机具,技术落后,开山辟岭,挖土运石,全凭手工使用錾子、锄头和扁担作业。为赶工期,以马灯照明挑灯夜战,十分辛苦。到1940年,上述交通干线先后全部通车。

而云南修筑滇缅、中印等公路,广西修筑桂穗、河田等公路,贵州修筑滇黔、川黔、湘黔等公路,千百万各族民工更是历尽艰辛,功昭日月。

此外,为配合美、苏战机来到西南大后方对日作战,国民政府又决定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新建和扩建飞机场。其中,仅成都周边就新建、扩建了4个轰炸机场和5个驱逐机场。在机场的建设过程中,共动员了150多万民工参加修建。民工们仅凭双手和简单工具,艰苦奋战,仅用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修建机场的任务。机场完工一个月后,1944年6月16日,第一批美军B-29轰炸机群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装足炸弹起飞,直航日本钢铁中心八幡上空,投弹轰炸,八幡霎时变为火海。这是盟军第一次完成远程轰炸日本本土。

(记者 杨晨 实习生 江欣竹 图片均为本报资料图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