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毛泽东与张国焘的往事:分歧大于共识 对抗多于合作

2014年09月03日07:32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近日,《党史文苑》发表文章《从拥抱到决裂——毛泽东与张国焘(之一)》。文中记述毛泽东与张国焘,具有太多的相似,又有着太明显的差异,摘编如下。

毛泽东与张国焘相识甚早,但在他们此后的交往中,分歧大于共识,对抗多于合作。

在开国上将许世友看来,这是一对才能、资历和威望真正匹敌的对手。他说:“在党内,除了毛泽东,谁也不是张国焘的对手。”

毛泽东与张国焘,具有太多的相似,又有着太明显的差异。

他俩都出生乡下。毛家在湖南湘潭,籍籍无名,父母以务农为生,拥有15亩地,每年收60担谷,家庭成分为富农;张家在江西萍乡,名门望族,父亲既做官又收租兼经营,拥有1000担谷的土地,家庭成分是地主。在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之中,出生官绅世家的不少,但像张家那样显赫和富有的不多。

俩人都是知识分子。毛泽东是草根知识分子,最高学历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相当于中专学历,不懂外语,他的知识主要靠自学;张国焘毕业于北京大学,精通英语,熟悉俄语,在担任中国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副团长期间,能够不借助翻译,与各国代表交谈。

俩人都是家中老大,在父亲眼里都有叛逆的一面。毛父毛顺生因为长子沉湎读书误了农活,骂他“懒惰”“无用”,打骂、羞辱他。毛泽东对父亲的粗暴采取忍耐和妥协的方式多些。相比而言,张国焘忤逆得多,在北大读书期间与前来探视的父亲张觐光发生激烈争论,性急之下,直呼父亲的名字,被张觐光狠抽一耳光,他断然宣布与父亲断绝父子关系,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俩人都拜北京大学教授、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李大钊为师。毛泽东曾于1919年到北京联系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时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为毛泽东提供了在北大任职的机会,让他得以在北京大学旁听课程,毛泽东对此感念一生。1949年他定都北京时,又回忆起这段往事,感慨地说:“三十年了!三十年前我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了一个马列主义者。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与毛泽东相比,张国焘与李大钊相处时间更长,所受教益更大,他称陈独秀为自己政治上的引路人,李大钊是自己精神家园的导师。他也被公认为李大钊的主要助手。但是,1924年5月他被北洋军阀逮捕后,在狱中供出中共在北方的11名领导人,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李大钊,为两年后李大钊被北洋军阀逮捕绞死埋下祸根。

俩人都特立独行,不约而同地拒绝留洋。1919年,毛泽东出面组织了数百名湖南学生到法国勤工俭学,自己原来也打算与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人一起出国,临到上船时改变了主意。他说:“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到外国去,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学问,拿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同时也要有人留在本国,研究本国的问题。我觉得关于自己的国家,我所知道得还太少,假使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五四学生运动众多领袖选择出国留学,张国焘也有机会到美国深造,但是,他放弃了这样的机会。张国焘解释道:留在国内是研究和了解中国社会的最好的途径。同样是拒绝留洋,毛泽东终身不悔,而张国焘在党内斗争失意后则认为年轻时太轻率,后悔不已。

俩人都以擅长群众运动著名。毛泽东被瞿秋白尊称为“农王”。他认为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因此,通过土地革命,发动和武装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的取胜之钥。张国焘是工人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领导过包括北京长辛店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工人运动,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现代工人运动的产物,产业工人应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产业工人所在的中心城市才是革命的中心,中国革命应该以工御农,以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城市。

俩人都是党的一大代表,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毛泽东虽然年龄比张国焘大5岁,长期担任省级领导职务,1927年八七会议上才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1933年进入政治局,1935年遵义会议增补为政治局常委。张国焘在一大上即担任会议主持人,会后成立三人中央局,陈独秀是中央局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此后长期担任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一直处在党中央核心地位。

俩人都在党内有“三起三落”的坎坷经历。毛泽东在1927年领导湘赣边界秋收暴动受挫后被中央开除政治局候补委员、在1929年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选举中落选前委书记、在1933年被人以专务政府工作为名排挤出决策圈;张国焘在1924年被北洋军阀逮捕入狱有过叛节行为、在1923年因反对国共合作落选中央委员、在1927年指导南昌起义失败后被处以严重警告。受挫的经历对于毛泽东而言是一种磨练、反思和自省,在重新出山后他信念更牢、姿态更低、眼界更广,更能听取和吸纳同志的意见,包括从不同侧面吸取或借鉴不同意见。他的夫人贺子珍感受最深:“他变得更耐心了,更加善于团结人了。”失败对于张国焘则是一种打击,在屡经打击之后,他开始动摇对信仰、原则的执著,把生存和结果放在第一位,为此可以舍弃或牺牲其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