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后,开日本研究中国地志先河的荒尾精,在“日清贸易研究所”的基础上,在上海成立了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东亚同文书院”,派遣日本留学生以侵略为目的调查中国的地理和政治方面的情况,这些肩负调查任务的日本留学生在中国大地上到处奔走,甚至连广西、云南等一些边远乡村都留有他们的足迹。他们将我国各地主要公路的长度、宽度、路面结构;桥梁的建筑材料、长度、载重量;渡口的运量及河面宽度等逐一记载,除有部分刊载在同文书院办的《支那研究》杂志上以外,主要调查资料于1918年前后编制了《支那省别全志》,分卷陆续出版。
1943年前后,日本又重新修订出版了《新修支那省别全志》。如原《支那省别全志》中的第六卷甘肃省附有新疆,在《新修支那省别全志》中,根据新行政区划,增加新的内容,分别编为:第七卷甘肃、宁夏,第八卷新疆。
我们以原第六卷甘肃卷为例,可以管窥该全书大略。甘肃卷分为14编,长达910页,书中对甘肃、宁夏、新疆的自然环境(地理特征概观、气象、水文、动植物)人文(沿革、民族和文化、人口和居民、人物)、都市、产业资源(农、林、畜、水产以及药材和矿产资源)、商业贸易、财政、金融、度量衡、交通运输(邮、电及航空)、历史及名胜古迹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县城和重要关隘,都绘制了地形略图。例如隆德县和固原的瓦亭关,其所绘要图大致准确。
1935年6月《秦土协定》之后不久,日本关东军在绥远省首府归绥,即今呼和浩特设立了特务机关,由羽山喜郎任机关长,对外称“羽山公馆”。1935年8月24日,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乘飞机到达当时属宁夏省的阿拉善旗和额济纳旗,分别会见了达理扎雅和额济纳札萨克图布新巴雅尔两位王爷。到12月,关东军秘派原在德王府冒充喇嘛的特务世目恒雄潜入阿拉善旗活动。1936年初,以横田碌郎为首的日军特务在定远营,即今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设立特务机关。
我见到1941年侵华日军《蒙疆地域敌情要图》标注着对宁夏驻军的情报,图中由北到南对当年第八战区副长官马鸿逵所部兵力番号一一注记,包括石嘴山和沃野(今陶乐)之间中国军队的军械库和野战医院。我在东京日本国会图书馆找到一幅日军“厚和陆军特务机关”(“厚和”即“呼和”之译音)1938年8月秘密派人潜入今银川市,目测草绘的《宁夏市街图》,比例尺约为八千分之一。图中标注了民政厅、财政厅、教育厅、建设厅,以及法院、公安局、电报局、邮局等机关,还有女子师范、学校、兵营、城隍庙的位置。图既为“市街图”其中标注了当年宁夏城中心市场2个,以及城北、城南各一个市场。图中绘出城区主要街巷,并有西门大街、南门大街等主要街名,但无巷名。
我还见到1940年3月日本所谓“驻蒙军参谋部”调查绘制的《宁夏省附近兵要地志要图》。其图幅北至外蒙古南戈壁省,南至兰州,东至乌兰察布,西至新疆的哈密,包括当时宁夏省行政所辖的阿拉善左、右旗和额济纳旗全部。
图中以作战的观点用红色文字注记地形道路情况,如贺兰山北段,图中注记为“极为急峻,攀登困难”。又如包兰公路注记“此道雨天除自动车(汽车)外,通行可能”。图中而用蓝色文字注记水系,如中卫-靖远间“靖远附近红山峡急流,上游舟运不可能”。图廓外还附有由内蒙古进入宁夏沿途日军认为具有方位物意义的地形地物照片。如磴口黄河渡口,三盛公沙丘、善丹庙等。绥西一战,我回汉抗日军队痛击西进的日军之后,日军即停止进攻。日军没有进至包头以西包括宁夏地区,因而《宁夏省附近兵要地志要图》的情报全靠谍报侦察,图中兵要注记较为粗略。
抗战时期潜入宁夏和阿拉善地区的日本特务已知的有西川一三。其化装成僧人潜伏在我国西北达8年之久,行踪达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西康、西藏等省区。其第一项任务即是对中国西北、青海、宁夏回族军阀进行“敌情侦察”。此人在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之后仍潜行在中国西部,1950年才从西藏经印度回国“复命”。西川一三因著有《秘境西域八年的潜行》一书为人所知。而历史上绝大多数身着僧袍手执法器或着民族服装的日本特务,他们的行踪和姓名几乎成为永远缄默的谜。
(沈克尼 作者系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预备役大校、国家国防教育师资库首批入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