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各界群众参观抗战馆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

2014年09月04日13:39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各界群众参观抗战馆 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

昨天,来自民政部、驻京部队及各级政府代表与老将军后代、老战士、军烈属、学生代表齐聚房山区十渡镇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公祭、缅怀平西烈士。本报记者 孙戉摄

昨天,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的《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展现场,91岁的抗联老战士李敏注视着展柜中陈列的抗联战士的靰鞡鞋久久不愿离去。记者 饶强摄

昨天,平谷区山东庄学区百余名小学生在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上了开学第一课。82岁的马有志老人向孩子们讲述了鱼子山惨案和当地人民的抗日斗争史。

实习记者 邓伟摄

昨天,赵登禹中学举行赵登禹将军事迹纪念馆开馆仪式。本报记者 吴镝摄

昨天,丰台区中学生十八岁成人仪式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举行。

本报记者 吴镝摄

昨天,伟大的胜利——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专场演出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本报记者 饶强摄

昨天,密云组织驻密部队、小学生及当地机关干部来到英雄母亲邓玉芬雕塑前,举行了庄严的纪念活动。本报特约摄影 吕吉

昨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自发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一位抗战老兵动情地说:“9月3日,更辉煌!更值得纪念!”

12时许,正是午饭时间,抗战馆《伟大贡献——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专题展的展厅里,一位身着老款军装的女士在展柜前久久驻足(照片见图2)。她叫李敏,参加过东北抗联。让她思绪万千的展品是一双靰鞡鞋。鞋子看上去挺笨重,是用厚厚的牛皮缝制的,鞋面抽成一圈褶儿,在褶儿的后面有一个向上凸起的舌头,鞋口周边用一根细细的牛皮带子穿起来,鞋里还垫着草。

“这就是靰鞡鞋,这种鞋穿起来很保暖,零下三四十度也不会冻脚。”李敏回忆说,当年抗日的时候条件艰苦,但是大家心很齐。有一年过春节,实在没得吃,大伙儿就凑在一起,把靰鞡鞋扔到汤里煮着吃了。“那顿年夜饭让我记忆深刻。这个展览唤起了我的回忆,更清晰地展现了中华儿女不惜一切代价维护和平,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历程。这些历史应该让更多人记住。”

在抗战馆的序厅里,“伟大的胜利——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专场演出”正在举行(照片见图6),《太行山上》、《我的祖国》、《保卫黄河》等歌曲唱响时,观众们情不自禁地跟着轻轻哼唱。一位来自湖北的观众说:“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今天的参观让我很振奋。我了解到侵略者的暴行,更看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回去后,我要给我的学生们讲述这段历史。”

来自湖北的劳模陈珑一口气看了两遍展览。他说:“中国抗战在整个反法西斯的战场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如何把国家变强是当下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的。我们要发挥自己的力量,共同实现强国梦。”

展厅里,一位媒体记者从书包里拿出一个被报纸层层包裹的书册。这是他父亲珍藏的《世界大战图解》,1945年出版。他说:“父亲已经九十多岁,曾经参加过新四军,老人因身体原因不能亲自到场,希望捐赠这本书册,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

今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日”揭幕的“独立自由勋章”雕塑前,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深鞠一躬。老人说:“抗战官兵们抛家弃子,为了保卫祖国挥洒热血。如今,他们大多已经故去,但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他们。尤其是在这个抗战胜利69周年纪念日里,我们永远的铭记是给他们最好的奖章。”他身边,一群穿着校服的学生正在合影拍照,他们交流着参观的感想和对未来的规划。(记者 刘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