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专家揭《邓小平遗物故事》幕后:历时1年 角度灵活

2014年09月15日08:42   来源:中国侨网

原标题:专家揭《邓小平遗物故事》幕后:历时1年 角度灵活

  13日上午,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遗物故事》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该片总撰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龙平平向记者介绍了《邓小平遗物故事》拍摄的幕后故事。

  拍摄想法源自《毛泽东遗物故事》

  龙平平身处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专注研究邓小平的思想与生平,他本人亦是这方面的专家。而拍摄《邓小平遗物故事》的想法则源自11年前电视台播放的一部20集片子《毛泽东遗物故事》。

  “《毛泽东遗物故事》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能不能在适当的时候也拍摄反映小平同志内心感情世界的‘遗物故事’?”龙平平的想法提出后不久便遭到异议,“有人认为,小平和毛泽东不同。毛泽东具有雄才大略与诗人气质,写他的故事素材很多,而小平同志比较沉默寡言,尽管内心情感丰富,外表看起来却比较平常。去描写这样一个伟人的内心世界,实际上是个很大的难题。”

  龙平平并未就此止步。他分析,之所以有这样的异议提出,实际反映大家对小平同志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深刻,作为研究者有责任把一个真实的邓小平呈现在公众面前,“这个想法得到中央文献研究室领导的支持,并组织撰稿团队。”

  “四川方面也是支持的,峨眉电影集团很穷,但为做好这件事拿出很多钱。”龙平平调侃道。

  就这样,历时一年时间,《邓小平遗物故事》拍摄完成,并即将与观众见面。

  以“遗物”作叙述载体角度更灵活

  按照龙平平的说法,《邓小平遗物故事》以小平同志遗物为载体来讲述伟人生平,“这就给我们的创作带来自由度,把伟人平民化,过去我们说拍摄邓小平故事是重大政治任务,但从‘遗物’着手,角度更加灵活。”

  确定主题后,龙平平带领文稿团队着重挖掘邓小平的内心世界。比如片中出现的邓小平穿过的工作服、棉大衣、轮椅以及写给中央的信件和乘坐过的红旗牌检阅车,无一不反映伟人的信仰坚定、实事求是的崇高品质,“我们希望通过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深刻展现小平同志的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

  “资料珍贵丰富、真实可信是该片的一大特点。”龙平平透露,1993年他们曾经拍摄过12集相关记录片,并为之采访几百人,但后来在片子中展示出的仅是冰山一角,这次《邓小平遗物故事》则把当时的资料统统挖掘一遍,展示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当时接受采访的很多人都已经作古,这样珍贵的材料完全是我们独家的。”

  同样,也是在邓小平亲属的全力支持下,龙平平等人悉数采访邓家人,包括邓小平已有103岁高龄的弟弟,“这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政论片跟纪录片,我们通过平实的纪实手段蕴含深刻的思想穿透力。”

  龙平平将之定义为“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他为记者举例,在提到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的时候,以对邓朴方的一段采访结束,“他告诉我们,父亲最后讲的这些话把命拼上了,用光他最后的精气神。从那以后,父亲的身体一下子垮下来,再没能缓过来。”

  “这样的话和结尾令人动容。”龙平平表示,《邓小平遗物故事》真正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上官云)

>>特别策划:小平足迹——1957-1994国内视察纪实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