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踏着英雄的足迹感受先烈的革命情怀

李林浩气长存

王宝国

2014年09月24日12:46   来源:山西日报

原标题:李林 浩气长存

李林和她的菊花战马。

平鲁老县城(今凤凰城镇)。

内蒙古凉城县天成村90岁的樊广元老人(左)为采风团讲解,老人身后为日军占领时的旧城墙。

《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传》作者王宝国和李月梅老人(右)在一起。

“编者按”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九·一八”事变,自那时起,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战歌。今年是抗战胜利69周年,抗日英雄李林是中国抗战史上罕有的女游击队长,她驰骋前线,威震晋绥。1940年4月26日,李林为掩护队伍突围,在平鲁县东平太村壮烈殉国,年仅24岁。9月18日,朔州市华侨抗战女英雄李林研究会举办“踏着李林的足迹”系列采风活动,开启赴晋绥旧地四县市的文化之旅。让我们感受英雄爱国情怀,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抗战英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烽火墩连连风沙沙黄,

扑楞楞冰凌凌小老杨。

年轻的打猎人没回来,

馏好的莜面窝窝塌了锅。

热血染沙场,

青春报国家。

儿女情似水,

壮怀走天涯。

年轻的打猎人没回来,

馏好的莜面窝窝塌呀么塌了锅。

雁门关残火草叶叶霜,

马蹄蹄踏过麻麻花香。

打鬼子的李林没回来,

黄土坡的阳婆婆血一样。

热血染沙场,

青春报国家。

儿女情似水,

壮怀走天涯。

打鬼子的李林没回来,

黄土坡的阳婆婆血呀么血一样。

——大型电视连续剧 《侨女李林》(暂定名)主题歌词《烽火墩连连风沙沙黄》(郭健 作)

1936年底,李林响应中共北平市委的号召,奔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接受军事训练,任中共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第11连党支部书记。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林坚决要求到前方杀敌。被派到大同,任牺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委员。后随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到雁北抗日前线,宣传和组织工人、农民、学生参加抗日武装。1937年底,李林在承担组织上安排的开办各类训练班重任的同时,亲手组建一支216人的抗日游击队,被上级编列为雁北抗日游击队第8支队。翌年春,李林担任这支部队的支队长兼政治部主任,率部驰骋雁北、绥南与日伪军作战。北上绥南途遇威远堡日军据点,激战后端掉据点,夺取枪支弹药。接着,在内蒙古凉城县天成村遇日军养马据点,激战后夺取战马近百匹,变成了威震四方的骑兵营。

1938年5月,李林改任整编后的八路军120师雁北独立支队骑兵营教导员,二进绥南。贺龙称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26日,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700余人被包围。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她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排吸引日伪军火力,被围困于朔州市平鲁县东平太村荫凉山顶,她宁死不屈,把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壮烈殉国,年仅24岁。

9月18日上午,平鲁南山烈士陵园,“踏着李林的足迹”采风团一行20人在李林塑像前集合,拾级而上,向李林陵墓敬献花篮、祭献辞、默哀。之后,到李林纪念馆参观。在实物、照片、雕塑、绘画前,听讲解员讲李林骁勇善战的英雄事迹。大家心潮起伏,再次重温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染红的光荣岁月。展柜内展示的一个大的长卷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博物馆馆长高平如激动地介绍说,这是一部用小楷写成的50米长卷,作者王吉是李林丈夫屈健的早期秘书,跟随李林、屈健南征北战。他经年而作,写就了八部晋绥抗战回忆长卷,前年托平鲁的侄女婿把这部长卷送给平鲁博物馆。最令人感动的是,今年7月6日,已经95岁高龄的王吉老人,没和儿女打招呼,一人坐十几个小时的硬座火车,专程从北京赶回故乡平鲁,于第二天7月7日冒着大雨到烈士陵园凭吊,参观李林纪念馆。高平如感动地说,朴实的王吉老人穿着军绿中山装,蓝布裤,粗布鞋,上衣钮扣上用一根带子系了一块旧怀表,装在里面衣服的口袋里,一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行头。老人满含热泪参观,时而非常激动,时而又异常自豪,指着一处时间说写错了,请改过来。300多平方米的展厅,老人足足用了一个半小时细细地观看,最后恋恋不舍地离去。

在赴平鲁老县城(今凤凰城镇)途中,华侨抗战女英雄李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宝国介绍说,1937年9月11日大同被日军占领,李林万般无奈同张干丞等一行人南返,在雁门关恰与赵仲池等3人碰面,这3人北上出塞,公开的目标是组建牺盟会雁北游击队司令部暨牺盟会雁北战时工作委员会,党内使命是组建晋绥边特委。这正是李林梦寐以求的愿望,但赵仲池等人认为李林是女同志,实乃累赘,不愿接收。李林坚决要求同往,遂成行。李林一行十来人来到平鲁县城,大家都隐藏到北固山上,李林一到即显示出女中豪杰的做派,和城里的妇女一下就熟络起来,站到板凳上,慷慨激昂地给老百姓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并建立起抗日组织。

下午向晚时分,采风团一行出平鲁,到右玉。在威远堡听说棋杆村有一位90余岁名叫赵刚的老人,是李林的老部下,当年曾把机枪架在马背上冲锋陷阵。在前往棋杆村崎岖的山路上,采风团遇泥沼未能到达目的地。

右玉。李林的老部下李堂的女儿、今年76岁的李月梅老人与大家会合。老人头发花白,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老家是平鲁下木角乡白殿沟村,在大同工作,现已退休。她向记者讲述了她的父亲李堂跟随李林抗日的故事。老人回忆说,母亲当时不理解,反对父亲出去打仗,父亲不听,母亲留下八个月的女儿,含恨弃世。父亲仍然坚持打仗,跟随李林转战长城内外,李林牺牲后,父亲被编入八路军二纵队,打了13年仗。曾被日军抓住,用烧红的火箸烫头,用皮鞭抽打身体。1950年在攻打延安时身负重伤,右胳膊骨折,骨头被全部取出,两根肋骨也被取出,以二等甲级残废转业。

内蒙古凉城县,贺龙纪念馆。里面陈列着李林的照片和 《巾帼英雄李林》书籍。天成村,90岁的樊广元老人说,这里是当年日本侵略者养马的据点,老百姓气愤地把鬼子叫王八太君。老人把大家带到敌人当年盖的城墙旧址边和西河湾,讲述了李林率部在此趁敌饮马之机激战一上午,消灭了敌人,夺取了战马的战斗过程。

大同市南郊小南头村的龙王庙,是李林当年率部居住的地方。李林在这里宣传抗日政策,组织武装群众,扩建部队,打击汉奸走狗,消灭日伪,和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

21日,采风团返回朔州,就李林精神与英雄文化这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朔州市委讲师团团长刘文虎说,平鲁有不少人都是从李林中学毕业的,小时候每年清明节都要到烈士陵园扫墓,大家都非常熟悉李林的抗日英雄事迹,但这次踏着英雄的足迹和采风团一起感受李林的革命情怀,非常有教育和纪念意义。

“相关链接”

秋祭李林辞

甲午仲秋廿五,值公元2014年9月18日,华侨抗战女英雄李林研究会举行第二次“踏着李林的足迹”系列采风活动,采风团20人,诚祭李林于墓园,辞曰:

时值甲午,壮月廿五。长城寒气笼万树,塞上秋风天地鼓。敢为回首兮八十三年东北陷,永将怀敬兮七十七载雁门度。是家非家走南洋兮,非乡是乡兮来平鲁!

北平城破兮华北荡血腥,铁蹄滚滚兮寇兵出大同。女儿铁胆到长城,迎头北上兮动秋风。长枪横兮壮歌响,文武一身女英雄。平鲁的男儿兮偏关的汉子,跟定吾姊去打鬼子!带兵练武兮夜以继日,菊花大马兮飞驰。

两进两出打绥远,神兵天降拔据点。戎武将兵才半载兮,威名大震兮三八年。长城内外战正酣,后方有令兮急急解兵权。双枪不鸣兮菊花马鸣,水冷草寒兮又秋风。一年二年兮何匆匆,匆匆来了一九四零。危难关头兮东平太,兵少兵多将兵带。解救男儿六七百,血火这边我自来。

天地秋风兮又临塞上,兄弟姊妹兮再聚平鲁;菊花如血兮伏维尚飨,你我同心兮长城万古。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杨丽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