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云龙改编见证了一段难忘历史: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2014年09月29日16:12   来源:海南日报

原标题: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冯白驹故居的冯白驹雕像

位于海口市云龙镇的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

冯白驹故居 本版图片由黄一笑提供

国务院9月1日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名录,海口市云龙镇的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是唯一一处入选的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从海口市府城出发,沿着通畅的海榆中线高速公路前行,很快便进入云龙镇,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赫然陈列于路边,一棵大榕树下,两尊握手的铜像雕刻得惟妙惟肖,一段难忘的历史油然浮现在脑海。

而离改编旧址不远的长泰村,正坐落着冯白驹将军故居,进门便可见著名老革命家聂荣臻题写的16个大字:“孤岛奋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海南革命武装斗争从1927年9月23日起至1950年5月1日全海南解放,坚持孤岛奋战23年红旗不倒,创造了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奇迹。

云龙改编:国共合作 枪口一致对外

据云龙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云龙改编原旧址为“六月婆”庙场址。1938年12月5日琼崖工农红军在此改编为琼崖抗日独立队,从而得名。旧址现占地面积15亩,正门右侧门柱上“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几个大字为原海南军区副司令员马白山所题写。

据史料记载,1936年8月,日本企图侵占海南岛,并拟定了《海南岛处理方针》,明确提出侵占海南的周密计划和基本方针,随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面对日军对海南的窥觊,中共琼崖特委积极着手红军改编的准备工作。1937年7月,冯白驹致函琼崖国民党当局,提出琼崖国共两党团结抗日、进行谈判的主张。国民党要员则在报纸上答复,同意琼崖共产党的倡议。

1938年12月5日,迫于日军侵琼的紧张形势,国共两党在琼山县云龙墟的谈判桌上,终于达成 “枪口一致对外”的协议。中共琼崖特委当即调整编制,按一个大队建制组建部队,以200多名红军为主体,以各县委掌握的300多名民众武装为补充,并决定以琼山市云龙镇为改编地点和部队驻地。

改编仪式在云龙镇六月婆庙隆重举行,当天,庙前广场人山人海,红军、游击队全副武装排成三列横队,来自各地的上万名群众带着水果、鸡蛋、糯米粑纷纷前来祝贺。

年逾九旬的郭诒华老人是当年云龙改编的亲历者,据其介绍,“改编那天,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王毅在致辞时一说完‘国共要统一起来抗日’,就和冯白驹紧紧握手,会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改编后的部队番号定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队长冯白驹。

冯白驹:促成改编 坚守红旗不倒的功臣

回望历史,也许有人会问,为何意义重大的国共合作改编会址是在云龙?答案自然绕不开一个人物,那便是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始人、被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的冯白驹。

1938年9月,日军侵琼矛头指向琼崖,开始轰炸海口、府城。接着,日舰窜向榆林港。就在形势非常吃紧的关头,国民党将驻琼的正规军一个整编师调离琼崖,由新任守备司令王毅指挥的部队只有保安团两个团和一些地方部队,总兵力不超过4000人。这些武装驻扎分散,装备较差。王毅深知琼崖守备力量十分薄弱。

因此,当冯白驹直接找王毅谈判,陈述当前琼崖形势后,王毅在琼崖红军改编问题上,同意了琼崖特委提出的独立自主等原则,并同意独立队为一个大队建制,辖3个中队,独立队和3个中队的队附位由国民党选派,但必须经共产党同意;按一个营的编制,每月发给独立队军饷8000元。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次日,琼崖两党达成合作抗日协议。至此,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团结抗日的崭新局面在琼崖出现。

如今守护冯白驹故居的是冯白驹的堂侄冯尔动,今年59岁。冯尔动告诉记者,从小,他就听父亲讲了许多关于冯白驹的往事,那是他最崇拜的人物之一。“在谈判改编的过程中,将军还曾被国民党抓捕入狱,手脚被戴上镣铐,并多次审讯,但他坚决不妥协。”后在多方营救努力下,国民党当局终于下令琼崖国民党无条件释放冯白驹。此后,冯白驹率领琼崖人民革命,经历了更为艰苦卓绝的斗争。

将军故里 革命精神永流传

每年,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和冯白驹故居都会吸引大量的瞻仰者纷至沓来。

只是,在冯白驹故居前,冯尔动遗憾地指着周边几户房屋说道:“抗战时期整个村的房子都毁了,其实这些都是后来政府投资重建起来的。”

据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云龙镇长泰村几乎被炮弹夷为平地,人们流离失所,原本近2000人的村庄,战争结束后仅幸存16人。1952年,政府拨款一万元用于重建村庄。

在冯白驹故居的院子里,一棵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加布树,见证着冯白驹一生的忠贞和大义,以及对共产党和海南人民的赤忱之心。冯尔动指着大树底下的树洞说:“冯白驹将军曾经在这里躲了一夜。”原来,在1927年“四一二”事件发生之后,国民政府想要聘请冯白驹前去就职,为国民政府出力。然而,此时的冯白驹已经在农会运动中出任农协主任,并在老同学李爱春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与国民党划清界限,冯白驹佯装出门,让父母帮忙应对。尽管国民党要员苦口婆心劝说,冯白驹的父亲坚持支持冯白驹的一切决定不予理睬。但国民党要员仍然不死心,在冯白驹家苦等一晚也不愿离去。返回家中的冯白驹得知国民政府要员仍盘旋家中暂未离去,无奈之下便躲在加布树的树洞里,在此熬过了一夜。

“对党忠诚,不惧为人民牺牲,这是冯白驹将军留给我们后人的最大的精神财富。”冯尔动感慨。(记者 李佳飞 特约记者 黄一笑 实习生 潘媚)

相关链接

海口云龙镇红色村庄

云龙镇,曾是党领导下的琼崖工农红军战斗过的红土地,涌现了冯白驹、冼际章等革命先驱,谱写了轰轰烈烈的英雄战歌。在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涌现过几十个红色村庄。

玉仙村:1937年,玉仙村潭口渡口成立第一个交通站;1939年2月10日,冯白驹率部在南渡江潭口渡口东岸聚集侵琼日军,打响了潭口抗日第一枪。如今仙村还遗留着第一枪打响时的痕迹:在渡口的水泥路上,还有日寇从江对面打来的炮火炸开的坑;冯白驹将军带领抗日军民埋伏的战壕,还在玉兰笋竹林的遮蔽下留存……

坡仑村:位于陶公山脚下的坡仑村诞生了海南第一个农会,是云龙镇早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子迈得最大的村庄。据悉,1926年3月,海南第一个农会组织在坡仑村黄氏宗祠成立,当时参加农会的人数达三四百人,这段特殊的历史《琼山县志》中有记载。

本礼湖村:村里有中共琼崖地委秘密活动旧址,斑驳的墙壁上挂着冯白驹1965年写给丁绍周的信,当年保卫村民和战士的石头房,如今成了最好的历史见证。

美进村:与本礼湖村相邻,革命战争年代,支持琼崖工农红军战斗,无数村民冒着纷飞的战火为革命队伍送信、送米,在枪林弹雨的洗礼下革命精神屹立不倒。

上村:村内有几处保存完好的抗战时期地道、还有一座篆刻了27名烈士姓名的特殊“丰碑”。据介绍,解放前,上村群众为革命事业英勇战斗,共有49名青壮年参加革命,其中27名壮烈牺牲。 (李佳飞)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杨丽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