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临汾解放纪念大门。本报记者郭玉琴摄
著名的临汾攻坚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的光辉战例,为解放晋中、太原创造了条件,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战略反攻。毛主席高度评价:“开创了城市攻坚作战的成功范例。”
9月24日,记者走进位于临汾尧庙景区边的临汾战役纪念馆。
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临汾是国民党军队在晋南死守的唯一一座孤城,国民党军队临汾最高指挥官梁培璜得意地称临汾城周围工事好比法国二战时期的“马奇诺防线”。1948年3月6日,徐向前司令员率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13纵队等部队共5.3万兵力,在火炮不足、部队新建、守军顽固、城防坚固的情况下,苦战72天,采取远距离坑道作业,5月17日19时,两条挖至城墙底的110米长坑道齐爆,万公斤炸药把坚固的城墙分别炸开37米、39米两大缺口,攻克临汾城,毙伤俘国民党军2.5万余人,生俘梁培璜等一大批高级将领。至此,晋南地区全部解放,吕梁、太岳两解放区连成一片。6月4日,徐向前元帅代表中央军委把一面“光荣的临汾旅”锦旗授予第8纵队第23旅。临汾战役锻炼造就了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攻坚部队。
临汾战役纪念馆分两大展厅:一个是临汾解放纪念馆,展出临汾历史、攻坚战全景、实物、图片等200余幅(件)。另一个展厅是临汾英烈纪念馆,展出当地党史人物和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这是一场艰难的战役!
打赢攻坚战需要坚强的决心。临汾战役前,徐向前司令员与夫人黄杰话别时坚定地说:“这次出动,打不下临汾不回来!”攻坚战需要大智慧。在攻克临汾东关之后,根据城墙高而厚的特点,不宜采取登云梯攻城战术,徐向前四易作战部署,运用“土行孙”战法,使敌人之优势变为劣势,出奇制胜。打赢攻坚战需要坚韧不拔的耐力。72个日日夜夜,面对敌机空中炮弹袭击和守军炮火疯狂反扑,面对敌人对坑道的破坏和施放毒气,我军坚定信心,顽强战斗,终于将红旗插上临汾城。
“城墙开花,烟雾腾空,把敌人的尸体崩得无影无踪!炮声如雷,枪声似风,我们面前没有攻不破的城……”《我们是光荣的临汾旅》战歌,在纪念馆上空回荡,催人奋进。
与临汾战役纪念馆同一大院的临汾烈士陵园,建于1959年,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朱德元帅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在阳光照耀下熠熠发光。纪念馆管理员小徐介绍,每年的清明节和5月17日,临汾市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临汾攻坚战已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激励后人奋发向前。
“我们面前没有攻不破的城”,离开临汾战役纪念馆,这句歌词在我们耳畔久久回响。(记者 李宏伟 郭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