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微调查里看“烈士纪念日”

2014年10月13日14:30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微调查里看“烈士纪念日”

你知道9月30日是我国的烈士纪念日吗?

你认为设立烈士纪念日是否有必要?

烈士纪念日那天,你会做些什么?

对于全国首个烈士纪念日。公众对此怎么看、怎么做?

国庆长假的前三天,记者分别在本市人民广场、南京路步行街以及中华艺术宫等客流相对集中的一些景区,针对问卷中的三个问题,对市民和游客进行开放式访谈。本次受访对象总计50位,年龄分布从17周岁至68周岁。其中本市居民30人,另外还有来自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和广东的20位游客。

知晓率:86%

深入人心要靠

大型纪念活动和强势宣传

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与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深切缅怀近代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表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坚定决心。此外,根据统一部署,我国各地各级政府也相应举行了一系列庄严的纪念活动。

有关媒体对首都的纪念活动进行了直播,不少微信订阅号也将这条新闻作了重点推送。这对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的普及和推广作用很大——国庆节当天,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表示“这是昨天的头条新闻”。一位辽宁来沪游客甚至激动地说:“我昨天在机场看的电视直播,还好航班是12时登机,让我全部看完了!”

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下旬,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作出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决定,我国即将迎来首个烈士纪念日的相关报道即已见诸报端。不过,这条新闻当时并未引起普遍关注——本次50位受访者中,有43位明确表示知道9月30日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知晓率高达86%;而在被问及“9月30日以前是否知道这个纪念日”时,其中有32位回答“不知道”或“有印象,但不确定具体的名称和活动内容”。

看来,实实在在的纪念活动和媒体宣传,不仅必要,而且也有利于让烈士纪念日进一步深入人心。

赞同度:96%

有两人纠结于

“何时祭扫烈士陵园”

“设立烈士纪念日,太有必要了。”安徽游客徐先生是一位公务员,他说,新中国成立已经65年,“战争离我们越来越远。但越是和平年代,越应居安思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方面,烈士纪念日让我们时刻不忘忧患意识;另一方面,现在有关英雄故事的影片和文学作品,太少了,孩子们很少有这方面的熏陶和教育。久而久之,我们的儿孙辈,谁还记得人民英雄?谁还纪念人民英雄?谁还会向英雄们学习?”

徐先生的女儿小徐还是位在校大学生,身为“95后”的她,却对父亲的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小徐“反驳”:别看现在不少年轻人的很多观念和行事风格与“大人”们格格不入,但大家好歹也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步步学习成长起来的。“雷锋、黄继光、邱少云,他们的事迹我们都在课本上学到过。我们都知道他们,也敬仰他们。”谈到烈士纪念日,就读历史系的小徐也有自己的思考:“以往宣传烈士或英雄形象都喜欢追求‘高大全’,不接地气,现在的年轻人,更喜欢有血有肉、有真实情感的客观描述。其实,远离了战争年代,我们的社会也有烈士和英雄。我相信,每次抗洪、抗震救灾中,一定还有很多可歌可泣的烈士人物,他们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现、去传颂。”

徐姓父女对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出发点,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父辈以近乎嗔怪的语气,告诫儿孙不忘先贤;晚辈则积极进取,不但秉承传统,还继往开来。他们的观点,也几乎是本次受访者中长辈们与年轻人的观点的集中代表——大家都未忘记先烈,同样缅怀先烈,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相比48位受访对象一致认为设立烈士纪念日很有必要,本市市民赵先生和湖北游客陈女士则提出了一些“操作性”疑问:照这样看,是不是以后清明节与烈士纪念日,一个用来祭奠民族和家族先贤,另一个用于纪念革命先烈?“会不会多出一个‘节日’来?以后祭扫烈士陵园,到底是清明节还是9月30日?是不是还得再把这个问题明确一下?”

做什么?

多数选择在心中默默怀念

其实,赵先生和陈女士所关心的问题,大多数受访者也在思考。

市民张阿姨说:以往一提到纪念烈士,就想到清明扫墓,不过,那都是几十年前自己还在学校里读书时的事情。现在每逢清明节,大家主要还是去自家祖先的墓穴祭奠,纪念革命烈士,“就是看看电视报道,了解各级政府组织的官方活动。”张阿姨坦言,专程祭扫烈士陵园,对她这样的普通市民来说,“感觉怪怪的,我们更多在心中默默怀念,比较合适”。她的观点,也是大多数受访者的想法。

天津游客郝女士说,每家都有自己的祖先和仙逝的长辈,清明祭祖,是几千年流传至今的传统。“要说在那天去给非亲非故的烈士‘上坟’,恐怕还真不现实。现在好了,有了9月30日这个专门的日子,尽管不会像清明祭祖那样全家出动,但我会让女儿和女婿带上外孙,买束白花去‘烈士路’。”郝女士说,她家住在天津西营门大街上,这条路的西段是当地著名的“烈士路”,安葬了数千名烈士的南开烈士陵园就坐落在那里。

“9月30日,踏踏实实地在心中怀念一番,我觉得就是我们对烈士们最认真、最实在的追忆和尊敬。”

语录

感谢你们记得我父亲,我和我的一家现在过得都很好。

——江西籍烈属阮阿姨

我的父亲是一名志愿军战士,1951年牺牲于战场,从此我成了烈属。多年来,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对我们家一直给予各类关怀和照顾。现在,我的儿子成了一名“新上海人”,我随他来到上海。居委会干部知道我是烈属,也热心帮助我们。父亲牺牲时,我才10岁不到,现在只能凭借模糊的记忆缅怀他,而国家则从来没有忘记过他。我想说,感谢祖国,我和我的一家现在过得很好,请父亲放心,也感谢你们一直记得他。

设立烈士纪念日是祖国回敬我们的最高军礼。

——消防战士蔡先生

我们消防战士可能是和平年代离“烈士”最近的人群之一。按照我军条令,当遇下级敬礼时,不论受礼者职务有多高,都必须回敬还礼。

在我看来,生命是消防战士能够向祖国母亲和人民致以的最高敬礼,而设立烈士纪念日,就是祖国的还礼。这个还礼,让我们得到了莫大的尊重和永恒的纪念。为国捐躯,我们不希望发生,但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们在所不辞!

烈士纪念日那天,我在自己的店铺挂上白花。

——网店店主许小姐

说实在的,烈士纪念日那天,我们普通百姓能做的确实不多,大家都去陵园或纪念堂,也不现实。我记得之前为了纪念“5·12”,很多网站都把配色变成了黑白,以示悲痛。这个想法不错,我是个网店店主,有自己的店铺网页,也想效仿,但觉得黑白色有些过于悲壮。想来想去,最后决定用铺满白花的图片,标上“今天是‘烈士纪念日’”的文字,作为当天所有网页的顶部图案。以后每年9月30日,我都会用。(记者 马松)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