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一生寻觅只为还原那段历史

2014年10月30日13:22   来源:黑龙江日报

原标题:一生寻觅只为还原那段历史

  在佳木斯市公安局退休干部、67岁的宋金和老人家中,几乎每天都要“调兵遣将”。

  儿子、儿媳、外甥女、侄媳妇等都是宋金和的“兵”。只要宋金和打电话,“兵”们就知道老人家里又有客人参观日军侵华物证。

  梦想真切照现实

  10月25日,宋金和又在“调兵遣将”。这是到宋金和家中参观侵华日军物证年龄最大的一位客人——97岁的李在德老人,是我国目前健在的两位抗联女战士之一。看着一件件实物,听着宋金和的讲解,老人激动地握住宋金和的手说:“见到这么多珍贵的物证,真是太难得了。”

  近万件物品如证人般无言地讲述着血雨腥风的历史。为了还原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宋金和用了40多年的时间,翻废纸堆,逛旧物市场,访民间收藏者,将这些珍贵的史料及实物等分门别类地整理出来。宋金和说:“小时候听老红军作报告,我经常泪水在眼圈里打转转。那时我就想,将来长大了,也要像老红军给我们作报告那样,给孩子们讲他们需要知道却又常常不知晓的历史。”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佳木斯看到侵华日军逃离时丢弃的头盔、子弹壳等物品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宋金和就用心地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除了翻、找、收外,他还要像“破案”一样,通过大量资料等佐证、研究这些物品,弄清物品所承载的历史。退休后,宋金和更是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这上,老花镜、放大镜、台灯、资料常常陪着他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物证不断丰富,宋金和有了将物证集中展出的想法。2009年他在企业、社会志愿者等帮助下,建起了1000余平方米的日军侵华物证陈列室,自己讲解,免费向社会开放,截至目前,已接待部队、大中小学校、机关、社会团体等7万余人。

  收集路上故事多

  “很多时候,收集物品是需要机缘的。”宋金和以这样一句话总结多年收集的艰辛。10年前,宋金和出差,在一个旧货市场发现了1937年出版的12册《朝日新闻》合订本,可由于合订本太大、太沉无法携带,他只得忍痛割爱挑选了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重要历史时段的几册。回来后,宋金和越研究越觉得这些报纸重要,越觉得没把《朝日新闻》收集齐是一个遗憾。后来他几次寻觅,未果。10年后,外出爱逛旧物摊的宋金和无意中和这些“宝贝”再次相见,他终于收集到1937年出版《朝日新闻》合订本。

  在收集的侵华日军物证中,最让宋金和兴奋的是一份日本军官关于“九·一八”事变的作战预案命令。这张命令边框右上方加印“秘秘”二字,右框外下方有“宫岛”印章,格内中央下方印有“陆军”字样。第一次见到这份命令,宋金和说他激动得“心惊肉跳”,当天晚上,遂开夜车,找资料查证,兴奋得一夜未寐。

  全家老少齐上阵

  最初丈夫收集这些“废品”,妻子黄树云并不理解,她劝宋金和:“别往回弄这些不当吃不当喝的东西了,家里等着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宋金和知道妻子的心思,他讲了自己的父亲被日本鬼子砍伤手指的事。“一想起那道疤痕,我就觉得自己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让孩子们记住历史,才会自强不息。”宋金和说。从此黄树云理解了丈夫所做的事情,在平房养了11年猪,以贴补家用。

  搬上楼房后,黄树云每天多了一样事,看天气,因为这些“宝贝”怕潮、怕晒,要及时通风,避开阳光直射。

  现如今,不只是家人受到宋金和的影响,就连他身边的人保护日本侵华物证的意识也在增强。邻居刘恕波出差,看到一个日本军用箱子,当下买回来拿给宋金和。经鉴定,这是日本731部队药品箱,成为日军侵华又一重要见证物品。

  佳木斯市公安局退休干部宋金和用40多年搜集200多类近万件日军侵华物证(沈艳玲 记者 刘亿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