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家人眼中的包尔汉

贾晓明

2014年10月30日14:46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06:春秋周刊

在家人眼中,包尔汉是一位慈祥和蔼、平易近人的人。他从不发脾气,不会使人感到难堪,或是置人于尴尬境地。

多年来,包尔汉和夫人拉希达始终互相体贴、互相关怀。他常对子女说:“我老了,不能为人民做什么工作了。国家现在还不富裕,能节省一点就节省一点,不要再增加国家的负担。”在子女们和工作人员的记忆中,从没见过包尔汉提出过有关物质方面的要求。包尔汉从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有人送礼,包尔汉夫妇都予以善意的谢绝。“文革”后,虽然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包尔汉依然保持着勤俭持家的作风。他平时就穿几套日常穿用的涤卡衣裤,不愿添置任何服装,像样一点的衣服就是为外事活动而定做的一两件料子衣服。当时有人建议,为了工作需要,应该在新疆为他盖一处住房,包尔汉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拒绝了这一建议。

包尔汉夫妇对物质生活没有过多的要求,从不添置贵重物品,但只有一个例外:他在购置图书方面从不吝惜花钱。除了工作外,包尔汉最大的生活乐趣就是逛书店“淘书”,每到星期天,他总是一早来到书店,在书架前“精挑细选”。包尔汉不断购书,以致后来他书房里的书放满了四面墙、一直摞到屋顶,后来又占据了客厅和卧室的很多地方。因为买书的缘故,包尔汉的口袋里总是存不住钱。据包尔汉的家人回忆,一次他带着小女儿出去看戏,女儿见到邻座的小孩喝汽水,就也嚷着要喝。谁知包尔汉刚刚买了书,结果掏了半天口袋,也掏不出一毛五分钱,最后只好红着脸跟警卫员借钱为女儿买了瓶汽水。包尔汉去世后,家人整理他的遗物,除了书籍外,几乎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

包尔汉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要求子女在闲暇时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断把自己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孩子们。民族团结教育也是包尔汉对子女和直系亲属进行的“必修课”。他经常告诫子女,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应以老大自居而歧视、排斥其他民族,一个不善于向其他民族学习的民族,是不会有前途的。各民族应当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坚不可摧的大团结,才会有我们整个国家的繁荣和进步,才能真正促进每一个民族的发展、繁荣和进步。包尔汉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孩子们,家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矛盾和纠纷。全家人始终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一切大众化,更没有搞过任何形式的“特殊”。

子女成年后,在选择另一半的问题上,包尔汉的态度是:找本民族的对象当然好,因为在生活习俗等方面是相通的,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标准,只要两人相爱,无论是出身在哪个民族,都应该采取包容的心态,支持他们恋爱结婚。一家上下五代,有直系亲属近60人。在包尔汉的影响下,这近60人中的民族成份,包括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汉族等民族。来自不同民族的家庭成员,都深受包尔汉的影响,在家中和睦相处。

1989年2月,95岁的包尔汉因病住院,他口述了一份遗言,即《留给孩子们的话》,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在我身后,我能留给你们的不是什么物质财富,而是我对你们最殷切的期望,希望你们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