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丁玲的第一部作品集《在黑暗中》

王鹏

2014年12月04日15:0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07:春秋周刊

1928年版《在黑暗中》封面

1928年版《在黑暗中》封面

1927年12月,丁玲的处女作《梦珂》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受到各方面的注意。此后,她连续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等十几篇小说。这时期的作品,主要描写一系列在新思潮影响下冲击封建家庭的知识女性,她们对封建礼教深恶痛绝,厌恶黑暗的现实,强烈地要求个性解放。作品极富时代色彩,追求光明的力量潜伏于作品中。

1928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是丁玲出版的第一部文学作品集。书中收录了《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等4篇短篇小说,另有1篇后记《最后一页》。

丁玲说:“我这本集子里的主人公,都是在黑暗中追求着光明的女性,所以书名定为《在黑暗中》。”

《梦珂》

《梦珂》写一青年女学生梦珂离开了学校,寄住在姑母家。在姑母家里,她从一个纯洁、朴素的女孩子变成了一个追求物质享受、善于应付的小姐,她喜欢上了表哥晓淞,然而有一次她却看到表哥和另一个女人鬼混。她绝望于表哥晓淞的虚伪,厌恶淡明的低下和猥亵,一时她看不到出路何在,为追求一种发泄,为了一种“内在的冲动和需要”,于是她化名为林琅,参加了圆月剧社,沉溺在她原先十分憎恶的野鸡般的生活中。

小说表现了梦珂内在性的苦闷,这种苦闷当然是由于那个时代造成的。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一经发表,便影响很大,它以日记的形式,写了莎菲这样一个患着肺病的知识女性,南北奔波,不是为了事业、为了读书,而只是为了追求“真的爱情”。她不爱虔诚的求爱者苇弟,但却被仪表漂亮的南洋小开凌吉士所迷住。当她看清了凌吉士潇洒的外表下掩盖着的丑恶灵魂的时候,她痛苦已极,那只不过是她禁不住凌吉士外表的诱惑,陷入感情泥潭而不能自拔,最后她踢开了他,但却又绝望地发出“悄悄地活下来,悄悄地死去”的哀叹。

小说以日记的形式,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反映出那个时代女青年的苦闷、空虚、渺茫的心情和病态的呻吟。由于这种感伤主义情调契合了当时人们的心态,所以这篇小说在当时拥有许多读者。

《暑假中》

《暑假中》以武陵县的一所小学校为背景,以几个青年女教师嘉瑛、承淑、德珍、志清等为主人公,描写她们在暑假期间的活动。她们的苦闷、孤独、无聊,相互使心斗气而又互相离不开,有时还有点精神变态,她们不满意眼前的处境,但又找不到出路,只好靠打牌、幻想、回忆、放债或待在家里不动来消磨自己的青春。她们在那个时代,走不出那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尽管嘉瑛多次想走,志清也想继续升学,但最后又还是都退缩了回来,依旧“忙着预备那要讲授的功课”,可想而知她们又将重演那极度苦闷的死水一般的生活。

小说以心理描写手法刻画了这几个女性“几乎无事的悲哀”,让人惊服。

《阿毛姑娘》

《阿毛姑娘》中的阿毛本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农家少女,嫁给陆小二后,心理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开始是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后则羡慕城市那种富贵、高雅、享乐的生活,而朴实憨直的陆小二又无法满足她开始变化的欲求,连去做模特儿也被阿婆和陆小二给否了。在生与死、富贵与贫穷、高雅与低贱、城市与乡村的选择之中,她只能是属于后者,最后她吃下火柴杆寻短见而死,正像她自己所说:“不为什么,就是懒得活,觉得早死了也好。”小说写得很有诗意,有一种悲剧的美。

《在黑暗中》是丁玲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但它展露出了作者娴熟高超的创作技巧,尤其是这四篇小说的心理描写,在当时受到普遍好评。作品的主人公大都是青年女性,她们或者最后过上电影明星的生活,或者准备悄悄死去,或者继续过那种无聊死闷的生活,或者寻短见而死,结局都是悲观绝望;她们都曾奋斗过、挣扎过,然而都失败了,最后不得不灰心、丧志、颓败、灭亡……

小说揭示出了那个病态黑暗的时代造成了这些女性的悲剧结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那个时代。

《在黑暗中》初版后立即得到读者的青睐,到1934年6月连续再版过六次,累计发行10万余册。这个发行数,在当时是很可观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