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选摘

安徽芜湖“德和”轮惨案概述

2014年12月09日16:3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南依皖南山区,北临江淮平原,地势呈南高北低,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富饶之地,也是皖省东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使芜湖在清代就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向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上海成为当时中国对日作战的主战场。经过3个月的淞沪会战,上海沦陷。日军占领上海后,立即兵分三路直逼中国的首都南京,其中以芜湖为西路。芜湖距南京西南90公里,是中国军队沿江向西的咽喉之地。日军一路以牛岛贞雄第18师团为主力,进犯广德、宣城;另一路日军从江苏高淳占领靠近芜湖的当涂,形成对南京钳形包围。日军企图首先经宣城占领芜湖,切断中国军队沿江向西的退路,然后会攻南京。11月27日,日军第18师团及伪军4000余人向广德进犯,30日,广德县城陷入敌手,在占领广德后,日军主力直趋芜湖。在芜湖被占领前,日军利用空中优势,对芜湖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轰炸,造成了众多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第一次日机轰炸是在1937年10月5日,日军派出11架飞机,偷袭了芜湖近郊的湾里机场,投弹10余枚,炸毁飞机10余架,彻底毁坏了机场,使芜湖成为无空防的城市。

12月5日,日本重型轰炸机、驱逐机各两架,分两次开始轰炸芜湖城区。第一次从江北飞来,第二次由长江下游飞来,各投弹6枚,首要轰炸目标为火车站,并对停泊在太古码头“德和”轮、“大通”轮投弹,致使“德和”轮起火焚毁、“大通”轮被洞穿多处,停泊在旁边的英军炮舰也遭到波及。

“德和”轮和“大通”轮分别属于英商怡和洋行和太古公司,两轮都是在长江上航行的正班船。自“八一三”国民党军队封锁长江后,“德和”轮、“大通”轮正常航运被阻,只能在南京和汉口之间继续行驶。“德和”轮建造于1904年,载重3770吨,“大通”轮建造于1891年,载重1560吨。12月5日,怡和洋行的“德和”轮由汉口装载货客赴南京,而太古公司的“大通”轮从南京运送货物、旅客开往汉口,两轮均在上午驶抵芜湖,准备在趸船停靠,以便旅客上下船。当时,在江边码头没有中国军队驻扎,只有大批逃难的民众和准备乘船的旅客。在离“德和”轮约20码处,还停有亚细亚火油公司的“寿光”号船一艘。“德和”、“大通”两轮船顶上都悬挂着英国国旗,甲板与船两侧及趸船上也漆有英国国旗,太古公司的货栈屋顶上的英国国旗更为醒目。在中午11时左右,突然有日机从江北飞来,向停泊在江边的轮船绕飞一周进行侦察,随后飞走。准备登船的旅客和大批难民在看到日本飞机后,慌忙向挂有英国国旗的趸船上涌去,他们认为日军一看到趸船上的英国国旗,便知是英国船只,认为那里是最安全的地方了,希望得到保护和安全。

在日机侦察后半个小时,约在11时30分左右,第二次由长江下游飞来的日军轰炸机悍然向“德和”号和“大通”号两轮投弹,历时20分钟,共投重磅炸弹12枚,其中落向“德和”轮及其周围有5枚之多。当“德和”轮正向怡和趸船靠近时,日机又投下了3枚炸弹,其中一枚直接击中头等客舱,该轮当即起火,另一枚落在船体右舷。这两枚炸弹爆炸性强,损害力巨大,船右舷全被炸毁。船员立即取消防水管救火,但消防水管被炸穿,毫无用处,只有任船燃烧。过了10分钟,又有4枚炸弹落下,一枚击中“德和”轮烟囱,一枚落在“德和”轮和趸船之间,一枚落在船右舷,将轮机舱击穿一洞,炸死船上伙夫两人。这时,船员迅速放下救生艇,准备将乘客载往岸边逃生。但多数乘客看见日机炸弹落在船上时,慌乱中早已跃入江中逃生,有的受伤,有的被淹死,死伤数达四五百人。轰炸造成的大火蔓延至全船,直至“德和”轮完全被焚毁,仅留存残壳,与趸船一并沉入江中。

日机投弹时,太古公司的“大通”轮刚抵芜不久,旅客们正在上下船,日机所投下的炸弹正好击中该船船顶,从船上漆绘的英国国旗中直穿而下,落在机器舱内。炸弹炸破船底,中舱立即进水,但未引起燃烧,只有弹片四起,当场炸死3人伤8人,该轮大副等人都被炸伤。难民和乘客被炸死、炸伤,从“大通”轮跃入江中逃命而被淹毙者,共有三四百人。船长见船即将下沉,匆忙将船开上江滩,使之搁浅,随后把伤员送入附近的医院救治。日机在炸毁、炸伤“德和”、“大通”两轮后,又向江岸上太古公司的一所货栈及怡和趸船继续投弹,至11时50分日机轰炸完毕,即行飞去。这次轰炸致使“德和”“大通”两轮被毁,伤亡达千余人。

日军在12月5日轰炸后,于12月7日再次对芜湖城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市内吉和街、进宝街、四明路、车站、长街等处被炸成焦土,死伤居民80多人,焚毁房屋不计其数。遭受空袭后的芜湖,整个市区被浓烟笼罩,到处是残体断肢,全市大街小巷从早到晚都挤满了四处逃难的群众,其惨状令人不忍目睹。

日军在对芜湖大规模轰炸后,1937年12月10日,第18师团进占芜湖,长期占领直到抗日战争时期胜利,在此期间,芜湖人民时时刻刻面临死亡的威吓,挣扎在日本军队的刺刀和铁蹄之下。

(安徽省芜湖市委党史研究室 刘晓莉)

主要参考资料:

1.《大公报》,1937年10月6日。

2.《申报》,1937年12月7日。

3.《申报》,1937年12月12日。

4.《大公报》,1937年12月8日。

5.《大公报》,1937年12月9日。

6.《芜湖文史资料》第6辑,1995年印行,第120—136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湘忆、谢磊)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