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曹禺的细心

姜炳炎

2014年12月18日14:58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07:春秋周刊

曹禺被誉为国家级“语言大师”,他非常关注语言文字的来源和使用,细心观察生活,善于在生活中积累。

一次,曹禺同朋友去游览寒山寺,景区内人头攒动。进山门后,朋友发现曹禺丢了,赶紧去找。终于在山门处,发现曹禺正弯着身子,手里拿着一个本子,站在一块木板前,边看边记着什么。朋友说:“这是游客须知,有什么好研究的?”曹禺摇摇头说:“别小瞧这个!你看这一条‘在别人进香时,不要讽刺嘲笑。你自己不烧香没关系,但对别人烧香时,应该抱着尊重的态度,不可以讽刺嘲笑’。写的多有道理,多有意思啊!”

根植于生活,在岁月的积淀中精辟了生活,让曹禺塑造的艺术形象真实而鲜活,深受观众的喜爱。

《胆剑篇》剧本里有这样一个情节:越王勾践被软禁在吴国养马受辱,一天,手下大将无霸突然到来。他是如何来的呢?创作的初稿里写了上千字说明无霸如何乔装来到吴国,又如何行贿打通各种关节,才一步步悄悄地潜入到吴王宫里来。

曹禺看后拿了过去,第二天改回来的稿子上面只有两句话———勾践问:“你是怎么来的呢?”无霸答:“只要有银子,吴国就没有打不开的门!”仅仅一句台词不光交代了无霸是怎么来的,更交代了吴国已经贿赂成风的社会背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正是曹禺在生活中处处细心留意,异常重视对于文字的感觉,经过反复推敲斟酌、苦思冥想以后,才能获得了这样“金刚石般的语言”。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