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心|党史人物纪念馆|经典著作|历次党代会|党史大事记|开国将帅名录|党史百科
党史上今天|口述党史系列访谈|历史相册|党史周刊|图书连载|永远的丰碑|图说党史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纪念与回忆

金成民:25年坚守只为还原“七三一”史实

--

【字号 打印 留言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他是第一个执笔起草“七三一”遗址保护规划的人;第一个提出并完成对“七三一”部队受害者进行法律公证的人;第一个大批发现“七三一”部队核心罪证史料——特别移送档案的人;第一个东渡日本、跨国取证,并应日本著名大学邀请赴日讲授“七三一”历史的人;同时也是第一个被中国媒体评价为“勇敢的追踪半个世纪前罪恶”的人……他就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25年来一直执着地坚守在“七三一”历史研究工作中,通过不断发掘史实和调查取证,着力将这段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史实真实地还原于世人面前。

见到金成民时,他正忙着筹建“七三一”陈列馆新馆的相关事宜,整理新收集的文物,装订日本细菌战犯的口供笔录等。提到最初从事“七三一”历史研究的契机,金成民说,他原本是一名中学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调入“七三一”陈列馆并开始相关历史研究,没想到这一次调动却将他和“七三一”紧密联系在一起,调查、探访、取证、理论研究、著作学术,一干就是25年。

据金成民介绍,他刚调入“七三一”陈列馆时全馆只有170平方米,其中真正的展馆部分不足100平方米,展出的多数是图片展板,文物仅有1000多件,“七三一”历史的相关资料少之又少。“随着我对‘七三一’历史研究的加深,越来越发现它对人类历史的特殊意义,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没几个人了解这段历史,所以我觉得一定要有人来推动这件事,加之观众诉求的逐渐增加,遗址的展现和对外开放的需求总是要有更加直观和醒目的显示,于是展馆面积的增加、遗址的回收、文物的挖掘、展览水平的提升等问题便提上日程。”金成民说,多年来他一直忙于“七三一”历史文物和史料的挖掘,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日本关东宪兵队“特别移送”档案,那是他在黑龙江省档案馆内泡了3个月才意外发现的一份16万字的日文原始档案,这也是“七三一”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是“七三一”部队进行人体实验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从那以后,金成民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人发现相关“七三一”文物的蛛丝马迹,他都会第一时间去现场甄别。“馆长对这些罪证物件的热爱可以说到了痴狂的程度。记得有一次,他在孙吴县寻找“七三一”部队细菌实验用的器皿,刚进入文物所在地人就陷进了泥沼里,泥都没过大腿根了,他却没有丝毫畏惧,徒手在泥沼里挖,最终成功将文物挖出。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那时候发现的器皿时间相对较短,极有可能出现感染的情况,馆长真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保护这些文物。”“七三一”陈列馆人事科员周阳宝说,现在他们回忆这件事的时候还有些后怕。

“战败以后,他们把剩下的实验者都杀了,尸体摆在第七栋和第八栋楼中间的空地上,烧得一干二净,残骸就堆在我的车上,运到松花江扔掉了,我运送了大约80个人。——铃木进,侵华日军第731部队运输班士兵”,这是记者在金成民正在整理的日本细菌战犯的口供笔录上看到的一位参与侵华战争日本老兵的证言,这些曾被日本军国主义严令“必须要带进坟墓”的绝密,却在金成民的努力下留存下来。回想那一段跨国取证的日子,金成民说,多年来他先后21次赴日本跨国取证,采访了原“七三一”部队成员45人,收集整理保存了400余小时的珍贵影像资料,这些都是加害者的第一手证言材料,其宝贵程度和获取的难度可想而知。仅2014年,该馆就收集了文物3692件。目前馆内已有文物突破一万件,和“七三一”相关的史料超过30万页。

除了在史料挖掘和文物征集上的孜孜以求,金成民还在学术研究和著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先后在国内外出版学术著作13部,主持三项国家和省级重点课题学术研究,同时金成民还多次受邀赴国内其他地区及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地参加学术研讨会,作为主讲人多次作“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罪行、旧址保护方面的学术报告,成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时至今日,金成民依然记得多年前一位日本专家说的话:“你们都忘记了,我们还能记得吗”,就是这句话,多年来一直不断地提醒他继续向前。(记者韩丽平)

来源:黑龙江日报
(责编:姚茜、程宏毅)
推荐此新闻至人民微博:    用户名:密码:去微博看看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