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孙中山的书架

王春南

2015年03月30日14:2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原标题:09:春秋周刊

孙中山读书之多,尤其是读西文图书之多,为很多中国近代名人所不及。

胡适曾拜访过孙中山,目睹了他的书架。并从他的朋友那里,得知了他的阅读情况。

胡适在1925年9月26日《现代评论》上发表了刘熙来信的“附言”。虽说是“附言”,实际上是一篇独立的文章。胡适在文中说,青年学生如想参与政治,应该注重学识的修养。接着,他谈到了孙中山的书架和读书:

你们不听见胡稚晖先生说孙中山先生没有一天不读书吗?民国八年五月初,我去访中山先生,他的寓室内书架上装的都是那几年新出版的西洋书籍。他的朋友都可以证明他的书籍不是摆架子的,是真读的。中山先生所以能至死保留他的领袖资格,正因为他终身不忘读书,到老不废修养。其余那许多革命伟人,享了盛名之后便丢了书本子,学识的修养停止了,领袖的资格也就放弃了。

孙中山嗜好读书,使得博学的胡适为之钦敬。据胡适说,孙中山寓所的书架摆的都是西文书籍,而且是那几年新出版的;孙中山的书架摆那么多的书,不是做做样子的,是真读的。孙中山的思想能跟上时代潮流,得益于一生坚持读书,未尝一日废书。

张国焘曾多次见过孙中山,并且见过他的书架,了解他的阅读情况的。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一书(东方出版社出版)中,写到了1920年的一天,去天津莫利爱路29号孙中山寓所,拜访孙中山:

在我们和中山先生谈话后约十天光景,孙先生又约我去单独晤谈。……他问我:“听说你喜欢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吗?”在我给予肯定的答复之后,他又说了一大篇话,大意是:社会主义的派别很多,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中的一派。他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他也都研究过。他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他指着一个摆满了英文书籍的书架说:“我这些书都是讲社会主义的,你都可拿去看。”

据张国焘说,孙中山的一个书架上,摆满了英文书籍,都是阐述社会主义学说的。这些书,孙中山都读过,研究过。孙中山告诉他,在创立三民主义的时候,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

孙中山视读书为人生必需,读书成了他的嗜好。他曾对人说过:“我一生除革命外,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这是一句实实在在的话,没有一丝夸张。

孙中山不但在顺境中抓紧读书,而且在逆境中发愤读书。正是在颠沛流离之中,他读了许许多多的书。1896年月10月23日,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囚禁将近两个星期后获释。这之后,他大量阅读政治、外交、法律、经济等书籍。他在伦敦一直待到1897年7月,花了相当多的时日,在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钻研。在那儿,他开始接触卡尔·马克思、约翰·穆勒、亨利·乔治的思想。

在日本时,孙中山利用住在日本友人宫崎滔天家里的短短的10天时间,翻完了他家几乎全部藏书。

关于读书,曾任孙中山主任秘书的邵元冲与孙中山有一段对话。邵元冲问:“先生生平对于政治经济社会学宪法学实业问题的书籍,都很努力都很有兴味的去研究,究竟先生对于哪一种学问是比较专门的呢?”孙中山回答说:“我没有专门的。”邵元冲又问:“然则先生所研究的究竟是哪一种学问呢?”孙中山答道:“我研究的是革命的学问。……”

孙中山阅读西方书籍,没有同时代某些人的偏见:既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重西方科学技术,轻西方政治制度和理论,也不是照搬照套、生吞活剥、“全盘西化”。孙中山在学习西方哲学家、法学家、经济学家、思想家的学说时,吸收的是于中国有用的东西。他根据世界潮流,根据中国国情和需要,吸取他们学说中的精华,并加以改造、丰富、发展。

孙中山通过读书,融通中西文化,并依据世界潮流和中国需要,提出和发展了三民主义。对于这一点,国民党元老邹鲁有以下的说明:

总理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思潮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又说:“兄弟所主张的三民主义,实在是合集古今中外学说,顺应世界潮流,在政治上所得的一个结晶品。”惟其顺应世界潮流,依据中国需要,所以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固非因袭欧洲,亦非因袭中国;即非全属唯物,亦非全属唯心,而是总理的新独创。

无日不读书,终生不废书,古今中外的书都读,读了能从书中“跳”出来,使得孙中山能始终顺应世界潮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杨丽娜)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