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兄弟姐妹6人参加抗战的黄埔生邓权民:家仇国恨都洗雪了 世昌公可以瞑目了

李强

2015年05月08日07:48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祖国和人民需要什么,父亲就做什么”

邓权民,摄于2005年。其子邓浩然供图

1937年12月,日机对韶关城区狂轰滥炸,许多市民在街市被无辜炸死。广东省档案馆提供

为了抢救那段历史,使后人永远牢记,这些年来省档案局一直在多方搜集材料,寻访当年的抗日将士,留下珍贵的口述史。我们从这些鲜活的口述史中,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那气壮山河、奋起抗争的丰功伟绩。

日机轰炸广州,百姓倒在血泊中

问:请您谈谈日军轰炸广州当时的情况。

答:当时我在广州南武中学附小读书,每逢有警报提示日军飞机来袭,全校师生就要立即进入防空洞躲避。广州街头利用骑楼,以沙包围筑成临时防空点,让来不及进入防空洞的群众暂时躲避。

有一次,我正走在永汉路(注:现北京路),日军飞机已飞到头顶上方。我赶紧跑到骑楼下暂避。可能日军发现了骑楼边的沙包,低空飞行并用机枪扫射骑楼。有群众以为被发现了,跑到街上,没想到日军投下两枚炸弹,多人倒在血泊中。我不忍观看那残酷的画面,但还是发现一条血淋淋的大腿挂在路旁的树枝上。类似的事情常有发生,报纸经常刊登,有时还配发血肉模糊的照片,惨不忍睹。

问:所以您后来参加了抗战?

答:我意识到,忍辱负重读书,实在不能解决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赶走侵略者才是根本。1937年,我决定放下书包,投考军校,学习杀敌本领。

当时恰逢中央陆军步兵学校在广州招生,我报名就成功考取,然后前往湖南湘潭接受训练。入伍时,教官说了一句话,“升官发财请往别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这16个字更坚定了我读军校的决心。

兄弟姐妹6人参加抗战

问:听说您的几位兄弟姐妹也参加了抗战?

答:在抗战期间,家族中适龄的兄弟姐妹也先后考入了军校:堂兄尧民是黄埔南京正校11期和重庆陆军大学20期,堂兄渭民是黄埔广西四分校14期,亲妹妹婉红是黄埔广西三分校16期,堂弟光民是湖南黄埔二分校18期。毕业后,我们都先后参加抗日战争。

广州沦陷后,日军会抓一些小孩学习日语,我最小的堂弟燊民因此懂日语。他18岁时,偷偷跑到韶关找我,我就介绍他到十二集团军接受谍报工作训练。

1943年,燊民被派到广州,以邓家祠堂为基地开展敌后情报工作。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时,我们兄弟姐妹5男1女共6个人直接参加了抗日救国。

先辈殉国50年后,他见证日军投降

问:还记得日军投降时的场景吗?

答:1945年9月至10月间,我所在的团开赴广东博罗县接受日军一个联队的投降。

受降那天,在博罗县一块大空地上用竹木搭起一个“受降台”。日军联队队长率队捧着日本军刀,操着正步行到受降台前,行军礼之后解下配枪,双手送到团长手上,再分别向我们8名团级干部呈上一把日本军刀,表示向中国放下武器投降。

那一刻,我回忆起50年前叔祖父世昌公壮志未酬,黄海殉国;50年后我兄弟姐妹六人与全国人民一起彻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家仇国恨都洗雪了,世昌公可以瞑目了。

时 间:2006年6月29日

地 点:省档案馆

整理人: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悦

■人物简介

1918年出生,广州人,父亲邓弓一为清末民族英雄邓世昌堂兄弟邓佑昌之子。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年仅19岁就投笔从戎,报名参加了黄埔军校中央陆军步兵学校教导总队第一期。

1938年,被派到军政部第23补充兵训练处,专门训练新兵。

1945年8月15日,时任第12集团军教导团团级干部,参与了受降仪式。

1998年,立下遗嘱,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报效祖国。中山医科大学接受其申请。

2013年5月,去世。

日军罪行录

抗战期间,日军在广东制造了许多骇人听闻的惨案。如“三灶岛惨案”,日军在1938年4月12日包围三灶岛鱼弄村,捆绑村民,挑选出30多名青壮年进行长达10分钟的疯狂扫射。据统计,在沦陷期间,三灶岛直接死于日军屠刀下的民众有2891人,逃难到外地因饥饿折磨而死的有3500多人,全岛原来有12577人,抗战胜利后仅剩数千人。

据广东省抗战损失调研课题组开展的“广东省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综合统计显示,日军侵略广东造成的直接人口伤亡共计343148人,其中,死亡234629人,受伤95294人,失踪13225人;间接人口伤亡共计1329315人,其中被俘捕18309人,难民、灾民1165250人,劳工145756人。此外,还有大量的统计为死伤不明,未计入伤亡总数的人口,包括直接伤亡中死伤不明的共计4878人,间接伤亡中死伤不明的共计1526675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专题资料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