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强盗至今不认错被害者必须留下证据

2015年05月13日14:20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强盗至今不认错被害者必须留下证据

历史学家齐红深

3月至4月间,我们在东北各地进行实地采访,参观了20余处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浏览了许多珍贵史料。每向历史行进一步,便感到脚下沉重一分。面对一张张发黄的纸页和一幅幅黑白的影像,难言的压抑感总是排山倒海般袭来,使人产生逃离的冲动。

然而,有人却甘愿将大半生时间投入到历史深处,于黑暗中不懈追索,为的就是要寻找一条抵达真相的路。

齐红深的研究可以用数字来描述——30年时间、21本著作、2000多位口述人、800多万字口述史、1000多册日本殖民教育教科书、3000多幅历史图片……但他的经历却很难用数字来概括。

我们采访齐红深,不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史料支撑与理论支撑,同时也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怎样面对与驳斥那些歪曲历史、泯灭正义的丑陋声音。

下决心写一部东北教育通史

3月23日下午,记者与齐红深约在大连南石道街附近见面。他说,因为家里堆满了资料,空间局促,还是在外面接受访问更好。记者想象齐红深家中的景象,一定像座小型博物馆。

谈起自己的研究经历,齐红深的思绪回到了1984年。 “当时我正负责编撰《辽宁省教育志》。有一天,我在省档案馆查阅资料时看到一本 《满洲教育史》,1935年出版的,作者是日本人,叫田道弥。书中的内容极尽歪曲历史之能事,为日本侵略寻找历史的、地理的和文化的借口。可以说是通篇谬论。 ”

此后,齐红深又从 《满洲教育史考》、《满洲教育史略》两部书中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他说:“这些书散布‘东北自古非中国领土’的论调,总结日本对东北进行教育侵略的‘经验’,颂扬奴化教育的‘功绩’。而中国人自己却没有写出一部东北教育通史来对侵略者的论调进行驳斥,我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很强烈的刺激。 ”就是从那时开始,齐红深下决心要写一部东北教育通史。

经过数年潜心研究,齐红深真的做到了。由他主编的《东北地方教育史》于1991年出版,很快便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被誉为东北教育通史的开创之作。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有句名言,‘我们生活在一条思想的河流当中,我们不但记忆着过去,同时又怀着希望或恐惧的心情展望着未来’。显然,我们有责任把历史的记忆留住。 ”怀抱着这样的信念,齐红深对日本殖民东北历史的探寻也迈向了更为深入的阶段。

历史保存在每个经历者的记忆里

采访中,记者一边听齐红深讲述,一边仔细地观察他。他的皮肤有种常年风吹日晒的粗糙感,打扮也不考究,这或许便是几十年奔走搜集口述历史的忙碌生活给他留下的印记。

2005年,由齐红深主编的《见证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出版,该书收录了1250位老人的口述历史,他们都是在1897年至1934年间出生的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的亲历者。10年过去了,齐红深搜集的口述历史增加了一倍有余。他说:“现在,我一共有2600多位老人的口述历史,已经整理出800多万字。 ”

1995年,齐红深开始主持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在课题进行的过程中,他正式建立了日本侵华殖民地教育亲历者调查课题组,开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大规模的口述历史调查工作。 “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工程,不可能在几年内完成。2000年,《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结题,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编的《日本侵华教育史》,但它仍是主要根据日伪殖民教育当局留下的档案、文字资料开展研究的,并未来得及吸收和利用我们搜集的口述史料。 ”齐红深说。于是,齐红深又申报了《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口述历史调查与研究》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被批准为国家“十五”规划课题。

采录口述历史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齐红深和他组织的课题组,包含80余位学者,走的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他告诉记者:“我们基本上都是兼职的,时间少,缺乏经费。课题组的主要成员中有一些老先生,自己就是日本殖民教育的亲历者,他们不顾年老体弱,不避冬寒夏暑,自费进行调查采访。 ”

身体上的苦与累,齐红深并不十分在意,他在意并深感忧虑的是,历史亲历者日渐减少。因此,每遇到一位,他都全力争取采录到口述历史。说到这,齐红深的眼眶突然湿润了,“有一次我找到一位亲历者,但是,老人并不愿意回忆那段惨痛的往事,他的家人也担心老人身体无法承受,所以拒绝了我。但是,我反复与他们沟通,终于打动了老人,他主动给我打电话表示愿意把经历讲出来。当时我很兴奋,也做好了去他家采录的准备。但是,没想到,就在那天晚上,老人却去世了……”

这项研究的推进虽然困难重重,但齐红深深知,其意义重大,必须要坚持下去。他说:“我深信,历史不仅存在于文字档案里,还保存在每个经历者的记忆里。动员千千万万个日本殖民地教育亲历者把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和亲心所感真实地复现出来,可以汇编成一部从多角度反映日本侵华殖民教育的活历史,会比档案记载更真实、更全面、更生动。 ”

应当建立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博物馆

除了口述历史,齐红深还搜集了1000多本日本侵华殖民教育 (不含我国台湾地区)的教科书、作业本、毕业证书等实物和4000余幅历史图片。这一切都成为揭露日本侵略者真面目,反击当下日本右翼言论的有力证据。

记者在齐红深的博客中找到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挨了一顿打,他忍着疼爬起来,摇摇晃晃地向前走自己的路。人们会夸他是好样的。

一个人家里的东西被人抢光,妻子、母亲被人奸污,强盗却嬉皮笑脸地说:我是在帮助你。这人呼喊了几句。强盗走了,他就睡了。人们会怎样说他?

强盗至今还不认错,被害者能不为后代留下点证据吗?

整个采访过程中,齐红深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他朴实的言谈中却流露出深沉的爱国热情,令人动容。

齐红深曾多次赴日本参加学术活动,每当讨论到一些基本的历史问题时,中日学者便会争论不休,甚至不欢而散,难以达成共识。齐红深说,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愈来愈猖獗,学术界里能够客观面对历史的日本学者也越来越少。这一现状促使他更加深入地开展研究,因为只有掌握了更多的证据,才能遏制日本继续宣扬错误史观。

去年10月,齐红深应邀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召开的日本殖民地教育史研究会第20次报告会上作特别讲演。针对日本学界所提出的“伪满洲国教育促进了东北的产业开发”一说,他利用大量珍贵史料,一针见血地指出,是日本军方主导伪满洲国进行“学制改革”和“产业开发”以及教科书的编纂,所谓伪满洲国教育与“产业开发”的关联性就是教育与侵略战争的关联性,也就是侵略战争对教育的支配性。他的学术报告引起与会人员的热烈反应,纷纷向他表示赞同和敬意。但会后邀请方要求他对演讲内容进行修改再书面发表。齐红深说:“我当然不会接受这样的要求。 ”最近,我们得知,在他的据理力争下,邀请方只得答应全部如实发表他的学术报告。

齐红深认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清楚地认识那段历史,为此,他希望自己搜集的史料能够在博物馆展出,使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十年前,齐红深也曾提出应建立日本侵华殖民教育或伪满洲国教育博物馆,但这一提议,至今仍未实现。

齐红深今年70岁了,他仍走在他一直坚持的路上。而我们,都应该成为他的同路人。(记者 王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