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欧初接受南方日报专访,回忆7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

“最美好的青春献给这场正义之战”

2015年05月15日16:43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最美好的青春献给这场正义之战”

青年时期的欧初。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翻拍)

欧初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

抗战时期的《大公报》记者黎秀石。广东省档案馆提供

1938年底,中共中山县委建立了第一支群众抗日武装别动大队。广东省档案馆提供

日军在广东强占矿产,抓捕劳工强迫他们劳动,许多劳工死于非命。广东省档案馆提供

旗帜

欧初,1921年生,1938年参加“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次年入党,是中山五桂山抗日根据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解放区的主要创建人、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办公厅副主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党组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广东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他晚年创建“欧初文化教育基金会”致力于慈善助学,连续多年资助了近500名贫困大学生入学第一年的费用,并出资重建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广元市的小学。

“但求天下暖,尽瘁济时功。”在接受南方日报独家专访时,94岁的欧初回忆起7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情不自禁吟诵如是诗句。“我们这一代人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这场正义的战争。”作为一名抗战老兵,欧初感到非常自豪。他寄语年轻人要永远珍惜和平、维护和平,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敌机轰炸,家被埋在瓦砾中

在大时代的潮涌中,欧初的个人命运、家庭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

欧初回忆,小时候经常看粤汉铁路工人组织的演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10岁的欧初就参加了抵制日货活动,还走上街头为东北抗日义勇军募捐。

1937年,欧初经过激烈竞争考上了广雅中学,他兴奋地规划着未来:广雅中学毕业后就去读大学,做记者,周游四方,针砭时弊。

这种憧憬很快就被炮火粉碎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同年8月,日军的飞机连续轰炸广州,广州顿时满目残垣断壁。广雅中学被迫迁到了当时的顺德县碧江镇。9月上旬的一天,几十架敌机轰炸广州,广州西关一带烈火熊熊,欧初家也被埋在了瓦砾之中。17岁的欧初急得四处奔跑寻找,最后终于在六二三路的骑楼下找到了躲藏的母亲和妹妹。之后的一段时间,欧初的家人就只能露天住在骑楼下的街边。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苦难和压迫在年少的欧初胸膛孕育出强烈的革命斗争精神。从此,欧初立志抗日救国,走上革命道路。在广雅中学,欧初参加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广雅支队”,与同学组织了“战社”,共同阅读宣传抗日救亡的书籍,互相交流读书心得。与同学们一起下乡宣传抗日,演唱救亡歌曲,演出抗日话剧。

1938年5月,当时的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来到广雅中学演讲。“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正处在民族的革命高潮中。不能得到胜利和自由,就会在这场战争的狂涛中沉没。中国的命运完全掌握在我们手里。”至今,他仍为叶帅慷慨激昂的演讲感到激动。

中山抗战,13人发展到上千人

1938年10月21日,广州、顺德、南海、番禺、从化、三水等地相继沦陷。此时,刚念完高一的欧初,回到了老家中山县的左埗头村教书,并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由中山早期的共产党员、左埗头学校的校长欧晴雨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做地下工作。“我和一些分散在各地教书的青年党员枪不离身,即使是教书时也常常佩带手枪。”

1939年7月下旬,日本侵略者大举进犯中山横门岛。横门是珠三角的战略要地,如果横门失陷,县城石岐便无险可据。中共党组织成立了“横门前线支前指挥部”,欧初担任总务部长,带领“抗先”队员运粮、运弹药,组织担架队、运送伤员。

“敌人的火力非常猛烈。空中敌机纷纷轰炸,地面炮火连天。我们都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是大家都不顾生死。”欧初说,横门保卫战打响了中山抗日的第一枪。

欧初从事武装斗争之后,家人靠着在村里开小店谋生。敌人一直追捕他的家人,父母带着弟弟妹妹在涌口、崖口、三乡一带四处逃避,祖屋也差点被烧掉。后来,家人经澳门秘密转移到了东江根据地。

1940年3月,中山沦陷。在这严峻的关头,中共成立了南(海)番(禺)中(山)顺(德)中心县委,统一领导珠江三角洲中心地区的全面工作和武装斗争。中心县委决定由欧初负责在中山组建一支独立的抗日队伍。

在他和诸战友的努力下,中山抗日武装力量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初期创建的13人发展到1000多人,先后建立了中山人民抗日游击中队、中山人民抗日游击大队、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

欧初等率领的中山抗日游击队活跃在中山抗日敌后战场,经历了大小战斗140多次,创造了不少以小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

1943年春夏之交,游击队决定夜袭岐关公路西线上的重镇三乡。经过仔细侦查,黄昏时,游击大队一路急行军,兵分三路分别攻打伪警察中队、伪联防中队和密侦队,另一路直捣伪联防大队队长“飞天鸭”的巢穴。

借着夜色掩护,游击队员们成功突击,十来分钟,伪联防中队和伪警察中队就全部被歼灭。在“飞天鸭”炮楼下,敌人封锁铁门,突击队员在火力掩护下用斧头劈开铁门,无恶不作的“飞天鸭”被活捉,伪政权被消灭。

三乡之战歼敌1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物资,也使得五桂山根据地的周围平原地带成为了我军的游击区,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强弱地位。

枪决伪中队长,向日伪下通牒

1941年,中共决定着手开辟五桂山根据地。欧初也在五桂山根据地留下了不少精彩和感人的故事。

欧初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枪决伪中队长阮强的故事。阮强是他老家所在的左埗头村的伪中队长,一向作恶多端。欧初决定设计生擒他以震慑伪军。

欧初以叙同乡情谊约见阮强。会面当天,欧初设下埋伏,带着一支短枪在乡公所会面。不慌不忙地聊天之后,欧初漫不经心地夸奖阮强的左轮枪不错,想拿来看看。阮强将子弹退出,刚要递枪时,外面响起了锣声,阮强马上把枪抢了回去,说自己要去开会,意欲离开。

欧初一跃而上,夺了他的枪,对方身材高大反过来要抢欧的枪,被欧初带来的人制服。欧初当机立断,一枪把阮强击毙。从此,“欧初部队”的名声在当地不胫而走,抗日浪潮不断高涨。

1945年8月15日那天,欧初带着一支部队,驻扎在东莞、宝安交界处的一个小山村。深夜时分,东江部队的报务员直接冲进来,将一份急电交给他: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

欧初立即日夜兼程赶回中山,并以“支队长欧初”的名义起草发布了一份受降公告《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致敌伪军通牒》:

“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本支队部兹特向驻中山县属之一切敌伪军及敌伪政权机关等,发致如下之通牒:一、一切日本军及伪军均应立即停止战争行动,于八月二十日以前向我队缴出全部武装……”

这份通牒作为重要的历史见证,现永远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我们这一代人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这场正义的战争。”人生数十年,弹指一挥间。退休后,欧初的“少年情结”越发涌动,写了两本书《少年心事要天知》《有志尚如少年时》,分别回忆他所经历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少年永远是年轻,永远带有希望。少年很多心事很多理想。‘要天知’就是这种理想和责任要天老爷都知道,全世界都知道。”年已九旬的欧初,眼睛仍然闪着少年般明亮的光彩。(记者 李秀婷 实习生 肖淇方)

记者手记

“丹心不贰惟兴国”

在朴素的居所见到94岁高龄的欧初老人时,他的亲切、和善、乐观,让每一个人都如沐春风。

1937年的初夏,刚满16岁的少年欧初还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可个人的梦想被时代的硝烟笼罩,苦难和压迫在年少的欧初胸膛孕育出强烈的反抗精神,让他投身为国为人民抗争。

当抗战胜利后,欧初仍然一度渴望脱下征衣当记者,但由于内战爆发,他接受了组织的安排,留在广东坚持武装自卫。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又是坚定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虽然对战争的记忆和对战友的怀念深深铭刻在心,但他却主张铭记历史但不宣扬仇恨,在后半生不遗余力地推进中日友好。

他的一生就像他自己写下的诗句,“丹心不贰惟兴国”。

“我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国家、为人类多做工作与贡献。这点关切到我整个人生观。”老人朴实低调的话语,却用了一生来印证,在个人的选择遭遇国家的命运时,他永远都服从着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口 述

中国记者黎秀石登上“密苏里号”见证日本投降

我面向祖国大声喊

被抢夺的山河收复了

问:作为前往日本参加受降观礼的中国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到达日本的?当时的日本是什么情况?

答:1945年8月30日,美军开始进驻日本。我和一些英美记者在8月27日乘汽艇先行在东京登陆。我们晚上8时摸黑登陆,街上一片沉寂,就好像一座死城,活像判了死刑的犯人在绝望中的死寂。在大街小巷走,看不见一个人影。

我面向祖国大声喊叫:烈士们,祖国的耻辱清除了,我们被抢夺的山河一一收复了!永远活在中华儿女心里的烈士们,安息吧!

问:作为现场亲历者,您当时有何感受?

答:当时,我安排在第二层甲板上观礼。中国全权代表徐永昌上将走上桌前,我拿起相机对准徐将军,抬头一望,见太阳正对着镜头,不能向光拍照。我正焦急时,天空飘来一片乌云,正好挡着射来的阳光!“咔咔”两声,我拍了两张很有历史价值的照片。

其时是9时10分,我眼眶充满了泪水。

问:谈谈您在日本参加受降时的感想。

答:8月14日,日皇颁布终战诏书,通篇诏书没有提到“投降”二字。我在日本半个月,花了许多时间与日本人谈话,问过工人、妇女、职员、记者、军人、读书人等一个问题:“你认为东条英机是民族英雄还是战争罪犯?”有些人说他是个英雄。我又问他们:“东条带领国家打败了,不是犯错了吗?他错在何处?”有人不作答,有人却说:“他没有准备好。”

回忆受降那天,我们许多记者手上没有降书全文的复印本,都以为日本无条件投降了,后来我才发现降书全文都没有“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字样。德国投降的文件上面是写明德国向盟国无条件投降的。国家投降与军队投降,区别很大。1943年11月,中美英举行的开罗会议明确宣言,三国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国违背三国共同声明,暗地里接受对日皇有利的有条件投降,美国是背叛了盟友的。

时 间:2006年7月4日

地 点:中山大学黎秀石家中

整理人:南方日报记者 赵琦玉

人物简介

1914年生于广东南海西樵。

1931年进入燕京大学新闻系。

1933年开始战地记者生涯。抗战期间一直在广州《英文日报》、香港《南华日报》、桂林《大公报》和重庆《大公报》任记者。在缅甸、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战地记者。

2006年口述时,他是唯一健在的亲历盟军在“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受降仪式的中国记者。

2007年5月15日逝世。

华南烽火

日本“以战养战”

全面掠夺广东经济

日本侵略者在广东沦陷区实行“以战养战”,对工业、商业、交通、财政、金融、农业等实施全面统制,并从广东掠夺了大量钨矿、煤矿等重要战略物资。

沦陷初期,不仅广东沦陷区的资源和重要产业全部都在国策会社或其他财阀企业的控制之下,其他属于“自由事业”的一般工商业都被日本工商会社占夺和控制。

在伪广东省政府成立后,日本侵略者以日中经济提携的名义,将占夺的部分公私营企业交还伪政权,利用伪政权出面进行各项经济掠夺。

据统计,战前广东省营工程资产共3500万元,沦陷时自行炸毁,其后被日军占据或劫迁,损失达3000万元。

矿产资源是日军为实行以战养战而重点抢掠的战略物资。钨矿是中国重要的出口物资,广东沿海地区钨矿藏量较丰,成为日军在广东重点掠夺的矿产之一。广州沦陷后,日军在市内以前存放钨砂之处大肆搜查,搜获百余担钨砂,由日舰运载回国。此外,日军还强占南鹏岛钨矿掠夺矿产,绝大部分均运回日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